走进四方区妇幼保健所,就像进入了一个卡通世界。二楼儿童保健门诊的门口“站”着两只长颈鹿,门上的窗口被装饰成猫头的形状,下面还有一个木板雕成的“领结”;在检验科门口,椅子对面的墙上贴满了小动物的贴画,刚刚做过抽血化验的小朋友忘了抽泣,在家长的指导下认知着这些小动物;在流产后的观
察室里,屏风上贴着美丽而温馨的画面,墙上还贴有用彩纸剪出的“爱在心中”的装饰画…… 在这个卡通世界的背后,是四方区妇保所以“爱心献给母亲和孩子”为宗旨,坚持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而付出的种种努力。也正是人性化服务,这个说起来简单的词语,为四方区妇幼保健所在10年的时间里赢得了各级荣誉称号82项,今年还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郭瑛说,相对于大型综合医院,妇保所没有技术上的特别优势,唯有在服务上下功夫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人性化服务,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这里的工作人员努力给服务对象营造家的感觉。冬天里,医生在给儿童听诊时总是先将听诊器在手心里捂热;有肢体残疾人来到妇保所进行婚前检查,医生会主动到楼下检查,无须残疾人楼上楼下地走;有的病人做过流产手术后,医护人员主动替他们到楼下取药,并打来开水……细心的服务带来的是良好的信誉。
去年夏天,计划生育科主任焦如芳在走廊里看到一位女青年面带焦虑。焦大夫主动上前,询问她的情况。原来这位女青年是来我市旅游的北京人,因为突然发现怀孕到这里做流产手术。焦大夫耐心地询问了她的情况,并为她实施了手术。术后,女青年身体极度虚弱,焦大夫又主动为这位女青年打来开水,送服药物。
正是由于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四方区妇保所赢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经济效益也随之稳步上升。据介绍,所里的经济收入以平均每年30-35%的速度递增,固定资产也由1995年的30万元增至400万元。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妇保所也没有忘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所里的医务人员每年大半时间深入全区各厂企、托幼园所、社区和集贸市场,为全区妇女儿童查体。他们携带医疗仪器,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穿大街、走小巷,每年查体人数达4万余人。
一次,妇幼所来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为女职工查体。医务人员发现前来查体的每位女职工都拿着两元钱。原来企业经济状况艰难,只得由职工本人承担一部分费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妇保所领导主动提出将查体的费用再降低两元。在妇保所干部职工的天平上,社会效益的一头要远远重于经济效益。
妇保所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这里有一群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工作人员。在四方区妇保所采访过程中,记者没有看到一个保洁员。临下班时,医务人员会纷纷拿起拖把扫帚———自从1997年妇保所搬进新楼后,他们就没用过一位保洁员,所有的保洁工作都由职工自己承担。医生的工作服脏了,自己拿到洗衣房洗;病床上的被单脏了,也是由他们自己清洗;甚至连涮痰盂这样的活儿,也是医生们自己做。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妇保所领导所提出的“将自己的追求融入到妇幼保健事业之中”的理念。
以所为家,是妇保所从领导到职工的精神追求。2003年春夏之季,妇保所利用非典期间病人少的阶段对办公楼进行装修。郭瑛亲自监工,每天早来晚走,与其它职工一起为如何装修自己的“家”出谋划策。工期紧张时,郭瑛甚至还将自己的爱人叫到工地上一起忙活。
在四方区妇保所,一人多职、一人多能也是常事。就拿妇保所的司机师傅来说,他既是所里的工会主席,又是水、电维修工,还是所里计算机的硬件维护员。到了冬天,他还要承担起烧锅炉的工作。近年来,妇保所开展了“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增辉”、“一个党员一面旗,模范作用在岗位”等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动作用,全所呈现出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集体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强。去年,所里一位男职工身体不好做了大手术,同事们为他捐了近2万元钱,这位职工病愈后将自己全部精力贡献在工作岗位上。本报记者姜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