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喜欢的东西立刻就买,从不考虑后果;房间一天收拾十几遍,脏似乎已不是收拾的由头;整容27次只却似乎永远不满意,最后毁掉了自己姣好的容貌……以上便是购物癖、洁癖和整容癖等“癖患者”的典型表现。近日,记者从哈市第一专科医院了解到,现今这些“癖患者”越来越多。
购物癖:
白领是目标人群
今年开学初,哈市某大学三年级女生李芳一如既往地把今年的学费变成了一堆“垃圾”。钱全部被她用于购物了,她不敢再向父母要钱,转而向同学、朋友借,同学们很快拒绝借钱给她,还说她有病。近日,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的李芳走进了哈市第一专科医院,经检查,李芳患上了购物癖。5月29日,记者跟随李芳一同体验了一次疯狂购物历程。
当日9时许,记者如约与李芳在哈市中央大街见面,李芳领着记者开始购物。在赛丽丝商城,李芳看上了一件短袖上衣,可是由于李芳身材矮小,售货员找了半天也没找出她穿的尺码。正当记者以为李芳会失望而归的时候,没想到她竟然随便挑选了一件,到收银台付款后拿着走了。出了商城,李芳对记者说,她喜欢的不是那件上衣的款式,而仅仅是喜欢上衣胸前绘制的那个卡通猫的图案……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中,李芳又分别在道里松雷商厦、中央商城两个店花近两千元钱买了一条裤子、两件上衣和一双鞋。记者注意到,李芳在购物的时候,并不考虑衣服的样式如何,也不考虑自己是否能穿,往往只因为某件衣物的配饰好看、某条裤子款式新颖、某双鞋子颜色特别,她就“慷慨解囊”了。
下午,她开始逛一些打折店,又买了数件衣物。16时,拎着大包小裹、兜里只剩下100多元钱的李芳还觉得不过瘾,就又拉着记者进了一个大型购物超市,一圈下来购物车就全满了……
事后,李芳告诉记者说,如果哪天有一样东西没买成的话,她就会睡不好、没精神,像生病一样。“每次看到自己采购回来的衣物、鞋袜塞满衣柜,我都很后悔。可每每遇到打折又称心如意的商品,我便克制不住买回来,购物的欲望一次比一次强烈,像染上毒瘾一样。”
对于像李芳这种购物成瘾的现象,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学专家张一分析说,这种情况属于一种强迫症——都市购物癖。据该院所统计的数字显示,现在城市购物癖患者很多,仅今年1~4月份该医院就有近十位购物癖患者做了心理辅导与咨询。“可以说爱逛商店的人,特别是一些白领女性不少都患有轻度购物癖,是目标人群。而像李芳这种情况,学生时代就患有购物癖的主要是因为患者心情波动大、学习压力过重、生活单调等因素造成的,这种人一般在购物时凭心情好坏、个人兴趣等内在因素来决定是否购买,从来不考虑适用性、季节性、支付能力等外在条件。”
洁癖:一天洗十几遍手
说起洁癖导致的内心苦痛,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今年50多岁的张华女士就是个典型的洁癖患者,她的洁癖有十几年历史。张华女士对身体的清洁甚至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由于张华正在接受治疗,为了不耽误治疗进度和影响病人情绪,记者通过医生的帮助做通了张华爱人李先生的工作,在保证不透露张华的一切个人资料的前提下,隐瞒身份与李先生一起回家,体验了张华的洁癖生活……
4日17时,记者与李先生一起回到位于哈市南岗区先锋路的张华家。路上李先生告诉记者,张华以前是哈市某工厂的会计,35岁以前还好好的,没发现有洁癖,可之后,她开始爱干净了,因为嫌单位灰尘大,竟然辞职了。而且因为她的怪癖还得罪了不少人,所以现在很少有人去家中拜访了,他还叮嘱记者,看到什么怪异情景千万不要放在心上。
“她患病的主要原因据医生说是因为遗传。她母亲和姥爷都有洁癖,没想到遗传到她身上了。”说起张华患病的原因时,李先生无奈地说。
进入张华家,穿着白大褂的张华为记者拿了一双酒店用的一次性拖鞋。互相介绍后,张华和记者握了一下手,就立刻进洗手间了。李先生悄悄地告诉记者,她是去洗手了。“每次和别人握手后,她都要洗手,有时一天洗十几遍手。”
随后,张华为记者倒了一杯水,然后拿着一块雪白的毛巾和一个绒毛掸子坐在沙发上陪记者和李先生聊天。记者注意到,整个屋内的颜色以白色调为主,窗户、家具、地板都是一尘不染。当记者夸奖屋内干净时,李先生无奈地说:“能不干净吗,一天要擦十几遍呢!”
坐了大约半个小时后,记者起身去卫生间,当走到卫生间门口时,一回头,发现张华正拿着掸子在记者坐过的地方掸来掸去,然后又用毛巾把记者碰过的地方全部擦了一遍……记者从卫生间出来后,张华立刻进了卫生间,不一会儿卫生间内响起洗涮声,传出一股消毒水味道。
记者离开张华家时,送记者下楼的李先生在楼梯的缓台处告诉记者:“这还不算过分呢,她每天晚上洗完澡后,觉得穿上任何衣服都会弄脏皮肤,所以她总会裸睡。不仅如此,她还要求我也这样做,如果我不肯,她就不与我同床。为此,我想尽各种方法来劝导她,始终不能消除她的洁癖,最终忍无可忍,只好把她送进了第一专科医院。”
据一调查报告显示,哈市类似于张华这样的洁癖患者从1998年开始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的增长比率大约在20~30%之间。据心理专家张一介绍,在他接触和治疗过的四十几例洁癖患者中,有七成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的生理基础,另外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
整容癖:鼻子就整了八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更美,去整容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以致成“癖”,反而可能毁掉姣好的面容。据了解,得上整容癖的患者,不但给自己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麻烦。6日,刚刚病愈的整容癖患者小薇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患病史。
26岁的小薇是哈市某机关公务员,提起她的整容史时间可长了,12年间整容27次。小薇告诉记者,她之所以患上整容癖和她小时候受过刺激有直接关系。那年她12岁,一次和几个同龄的小朋友去同学家玩,同学的家长见到别的孩子时,不是夸奖长得漂亮就是说长得可爱,然而看到她的时候只是笑一下,拍拍她脑袋就离开了。
“当时给我刺激很大,我觉得自己长得难看,不如别人。”小薇说。
自此以后,这件事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小薇。1993年,小薇瞒着父母偷偷地去医院做了割双眼皮手术,事后虽然被骂了一顿,但父母却夸奖她变漂亮了。从此,小薇像疯了一样,开始不停进行整容手术。
“我看到比我漂亮的女孩,就会很妒忌,我会仿照她们面部最漂亮的地方去整容。”小薇一边说一边取出一些照片给记者看。记者看到,小薇拿出的五十多张照片都是不同容貌的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着我的整容历程。你看,光鼻子我就整了八次。”小薇说,“每次整完容我都把自己和以前进行比较,如果觉得不好看或听不到家人、朋友的夸奖我就会再去整容,像着了魔一样。”
一年前,小薇给鼻子做了一次调整。可术后,小薇总觉得不成功,认为做完手术以后两个鼻孔一大一小。于是她去找医院理论,但经过检查,并没有差异,而且家人和朋友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小薇就是觉得不一样,整天愁眉苦脸地照镜子,越看越烦,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了,将镜子摔得粉碎,然后用镜子的碎片将自己鼻子的右侧鼻翼豁开了……
据哈市第一专科医院统计,今年年初到现在,该院已收治了七名整容癖患者。而记者通过电话咨询了哈市一些大医院的美容科后了解到,类似于小薇这种对自己容貌越“整”越不满意,从而反复出入美容科的患者不在少数,年初至今,每个医院都接待过七八名这样的整容者。
“癖患”:属强迫症 应早治疗
购物癖、洁癖、整容癖等一些“癖患”都属于哪类疾病,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10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据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专家张一介绍,像购物癖、洁癖、整容癖这些“癖患”属于强迫症的范畴。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体验到冲动的思想来源于自我,意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又无法摆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癖患”的强迫现象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当事人不觉得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就不算是病,也不需要治疗。比如反复洗手,许多人都有这种毛病,如果每天重复的次数不够,强迫行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就不用管它。而有些人的强迫症状每天出现的次数较多,且干扰了正常生活,对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影响,就需要治疗了。患上强迫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理压力过大、情绪长久处在紧张状态、个性上的某些缺陷等都是引起此症的主因。
“一般认为,患有购物癖、洁癖、整容癖等强迫症的患者有其特定的人格个性,最突出的就是‘完美主义’,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为人谨慎、墨守成规、缺乏通融和幽默感、太过理性;内心常常有明显冲突现象,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与爆发两种极端之中。”张一说,“这类人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过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常因此而无法接受自己强烈矛盾的内心冲动欲望。如果不及早接受治疗的话,会给个人的心理及身体带来严重危害。”(文中除专家外均为化名)
■文/本报记者 王轶男 摄/本报首席记者 张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