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康熙字典》,泛着淡淡的黄色,捧在刘先生的手中
展示给记者。刘先生说,这部《康熙字典》的主人应该是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因为一顿饭的恩情,这部共43册的《康熙字典》留在了刘先生祖辈的家中。经市民俗博物馆专家鉴定,这部《康熙字典》是康熙五十五年由皇室首次印刷的版本,至今已有289年历史。    旧木箱翻出老字典
   “没想到,家中的旧木箱中还藏着这么个宝贝。”昨日,家住石老人的刘先生从里屋拖出一个大木箱,打开木箱后,里面露出一个粉红色的包袱。“这就是我要给你看到的宝贝。”刘先生小心翼翼地弯腰把包袱抱出来放在桌子上,打开包袱,一摞泛着陈旧的黄色的书籍展现出来。
   今年34岁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这个大木箱一直放在家中的床底下,里面堆积了许多过时的衣物和长年不用的被子。今年年初,他收拾家时准备把箱子里的杂物扔掉,翻到箱底时发现了这个包着《康熙字典》的包袱。经民俗博物馆专家鉴定,这部《康熙字典》是康熙五十五年由皇家书院首次印刷,至今已有289年历史。
   一顿饭换回《康熙字典》
   “听奶奶说,这部老字典是用一顿晚饭换回来的。”刘先生边翻字典,边给记者讲起这部《康熙字典》的来历。乾隆年间,刘先生的先辈在现在的即墨地界开了一个小饭店。一天黄昏,店里来了一名背着包裹进京赶考的外乡秀才,由于被人抢了盘缠,无钱吃饭住店。看到秀才可怜,刘先生的先辈就免费让秀才吃了一顿晚饭,并在店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临走时,这名秀才将包裹中的这部《康熙字典》放在店里,并称这次进京赶考如果高中,就回来拿这部《康熙字典》,如果不中,他就再也不用这部字典了。刘先生的先辈开始不要,但拗不过秀才,就将这部《康熙字典》收藏起来。之后,秀才再也没有回来取书。因为家中没有读书人,这部《康熙字典》从没拿出来用过,一直传给下一代人。
   上世纪50年代破四旧时,即墨老家销毁“四旧”,刘先生的爷爷将这部《康熙字典》包在包袱里,放在一口缸里埋在地底下,逃过一劫。
   老字典“皇家”第一版
   记者看到,这部由六个深蓝色布制书套包裹的《康熙字典》总共有43册。六个书套上按“六艺”分类,写着《礼》、《乐》、《射》、《御》、《书》、《数》。《康熙字典》的第一册扉页用黄颜色宣纸印有“御制”字样,字典纸张为坚韧细密、表面光滑的宣纸,由于年代久远,纸质已经泛黄。全书采用雕版印刷,字体横细直竖粗、撇长捺宽;版式为四周单栏,字行排列美观整齐,一目了然。
   “这部《康熙字典》非常少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市民俗博物馆张树森研究员昨天说,由于《康熙字典》非常实用,清代翻版较多,有官方的“官阁本”和民间印刷两种版本。从这部《康熙字典》的体序和印刷版式分析,这是十分罕见的“官阁本”,而且是成书后的首次印刷。张树森说,由于这种版本的《康熙字典》没有拍卖过,因此还是无价之宝。曾经有套民间版本在北京拍卖出了4万元的价格,从史料价值来说,岛城市民的这套书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个价格。本版撰稿摄影记者赵健鹏
   
名词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自康熙四十九年起编,至最终面世,历经七年的时间。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辑214部,收字47035个。
   书最开始列《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音指南》,便于读者了解书的注音方法,又有《检字》和《辨似》,帮助使用者查疑难字和近似字。在每一个字的下面,分别详细列举了古代《广韵》、《五音集韵》、《古今韵会》等书的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汉字的读音,比如“冬,都宗切”,取“都”的声母和“宗”的韵母注“冬”读音),还加注直音(就是用一个汉字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钊”音“昭”)。该书自颁行以来,一直是文人治学、研道的重要工具书,而其中的“皇家”版本,当时非达官贵人不能得,清代就已珍罕难觅。
   
友情互动
   你家有宝吗
   据专家介绍,不少文物都集中在民间,你家是否也藏有什么“宝物”?如果有,请拨打早报热线82881515或记者手机13006505128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联系相关专家为你“鉴宝”。
   
刘先生小心翼翼地给记者翻阅泛黄的《康熙字典》
   
全书采用精湛的内府雕版印
   刷,字体横轻竖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