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到自己的一份爱心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他就毫不犹豫地一次次伸出自己的胳膊———平凡铸感动热血传真情
———记黄岛宾馆共产党员陈记海
中等的身材,清瘦的脸庞,憨厚的笑容,30多岁的年纪,普通的职业———一个看起来平凡的人,却为岛
城创造了太多的感动:8年的时间,他无偿献血19200毫升,相当于将全身的血液换了三遍!他的名字叫陈记海,青岛开发区黄岛宾馆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
自1997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以来,陈记海始终以一腔无私的爱投身其中,先后被授予“青岛市献血之星”、“青岛市文明市民”、“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等荣誉称号。2005年,他被群众推荐为“感动青岛开发区·20年·20人”十佳人物。
陈记海年幼时的一次经历使他对血液的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那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暑假,他随父亲去走亲戚,路上看到一起车祸,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男孩严重受伤,最终因失血过多,永远离开了这个令他憧憬和留恋的世界。
1995年8月,从《青岛晚报》上看到市民排队献血救治外来打工妹王凡秀的事迹后,更坚定了陈记海献血的决心。但当时开发区还没有建立中心血库,他一直未能如愿。后来,他又了解到青岛街头有了献血流动车,星期六一大早便冒雨赶往青岛,但在市内找了一天也未能发现流动车。
1997年4月13日,当得知青岛有了无偿献血固定点———青岛东方贸易大厦后,陈记海马上动身了。他来到东方贸易大厦时已近中午,40多个等待献血的人排起了长队。由于只请了半天假,怕耽误下午上班,他就跟排在前边的人“套近乎”,那些志愿者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深受感动,主动让他排在了前边。11时20分,陈记海坐在了采血人员面前,他要求献血400毫升,可当时只有200毫升的血袋,他的第一次献血便只献了200毫升。7月20日,他又一次来到东方贸易大厦献血,由于距上次献血刚满3个月,采血人员劝他献200毫升,可他在询问医生得知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后,毅然无偿献血400毫升。
1999年5月17日,对陈记海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第一次在开发区见到了采血车,同样在这一天,为了不使已有身孕的妻子担心,他第一次向妻子撒了谎。那天上午他陪妻子到国货商厦购物,无意间发现了流动采血车。等到买好物品后,他谎称自己还要到单位加班,就将妻子送上了公交车。看着妻子已经远去,他迅速来到献血车上无偿献血200毫升……
2002年11月8日,当陈记海获悉红十字总会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中心正式将青岛市红十字会血站确立为“中华骨髓库配型实验室”时,他的血再次沸腾起来,4天后就来到骨髓库建立了自己的骨髓档案,并于当日再次捐献了400毫升鲜血。为了能让岛城骨髓库及青岛中心血站人员随时找到自己,以给骨髓配型一致的患者提供及时的救助,他不仅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还将单位、朋友、亲戚的电话全都留了下来。
因为机采血可以通过机器利用血液的循环直接提取病人需要的成分血(血小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机采血比献全血得到的血液更宝贵。但是,由于机采20个单位的血小板就要“动用”身体内的1600毫升鲜血,而且采集时间长,不少人担心会影响身体健康,很难接受这种捐献方式。但陈记海勇敢地进行了尝试。2003年8月18日,他接到了青岛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询问他能否到青岛采集20个单位的成分血,并希望他在9时30分前赶到。他爽快地答应了。
有了这次机采成分血的经历后,陈记海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及体会告诉了其他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打消了许多人的顾虑。3个多月后,他不仅再次到青岛中心血站捐献了20个单位的成分血,还介绍了两名青年加入到机采成分血的志愿者队伍中。
陈记海家境贫寒,母亲多年病魔缠身,自己的月工资仅千余元。刚开始献血的时候,有很多人以为他在卖血,得知他每次都是无偿献血时,有些人又觉得他傻,甚至自己的母亲和爱人也不理解。可他说:“人的生命太宝贵了,如果自己一点小小的付出能够让他人得以重生,那么这种付出便是最有价值的。”“每每想到奉献一份爱心,就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一次次伸出自己的胳膊。”在他的感召下,周围的人们逐渐发生了变化:妻子由反对到理解、支持,后来干脆自己也加入了无偿献血行列;他所在的单位黄岛宾馆先后有50多人追随他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累计献血近30000毫升,并有4名同志参加了骨髓配型。
陈记海在黄岛宾馆工程部负责供水供暖工作。尽管岗位平凡,但他坚信:低学历也能掌握高本领,“低层次”也能干出高水平,“小岗位”也能作出大贡献。为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他报考了业余技校,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不厌其烦地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宾馆请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检修时,他就在旁边认真地观看、虚心地学习,有问题马上记录下来。由于他勤学习、肯钻研,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如今宾馆供水供暖工程中的小毛病、大问题,他都能自行解决,无需邀请专业维修人员,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单位节省数万元的资金。2004年,他在开发区机关后勤技能比赛中,荣获“十佳后勤岗位能手”称号。
设备维修工作不但要有好技术,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陈记海时时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脏活累活抢着干。2003年冬季的一天,气温零下七八摄氏度,一段直径80mm的供暖管道突然爆裂。接到抢修任务后,他马上与班组其他同志赶到现场,带头跳进管道沟里抢修。由于沟内充满了蒸汽,温度很高,连呼吸都很困难,他只好工作一会就到管道井口透一口气,然后再继续工作。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管道终于维修完毕,此时的陈记海已累得筋疲力尽。
陈记海说,如果说自己与普通人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会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干活,继续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偿献血。本报通讯员戎洪兴本报记者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