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工者的眼里,这座城市里本没有他们的家,只有他们的梦,但梦想实现了,这里便有了他们的家。所以,不管是打工三两天,
还是工作几十载,他们为家为梦想奋斗所经历的,都是一本本艰辛苦楚的历史。早报记者昨日采访了来青从事外贸工作的一对夫妻,虽然他们已有向其他城市发展的计划,但青岛依然是他们心中的家园。
打工者档案
女主角:朱笛颖29岁男主角:沈然30岁来青时间:5年(来自绍兴)
□打工寄语
●要忘记自己是个外地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很重要●没有朋友圈没有关系网,做事很难
□打工体验
初来青岛就像度假
朱笛颖和沈然2000年从绍兴来到青岛,因为朱笛颖的母亲一直在上海从事外贸工作,并且做得很好,所以朱笛颖和沈然来青想继续扩大家族产业。
初来乍到,与印象里的青岛一样,天很蓝,海风很清凉,比起南方潮湿的气候,两人产生一种度假般的轻松。
落脚后就要开展业务。朱笛颖说,和所有打工者一样,他们来到一个不熟悉的城市,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生计、拓展事业,其中冷暖,没有体会的人无法知道。
热情邻居消除陌生
朱笛颖说,刚到一个陌生城市,气候要适应、交通要熟悉、各种便利场所更要尽快了解,好在他俩都感觉青岛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市民友好、很少欺生。投错的信件、吹跑的衣服,邻居们都会热情归还。沈然说,对于一个刚到外地谋生的外地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周围人的友好更重要了,不仅让人感到温暖,还增强了谋生的信心。
再选一次还是青岛
熟悉城市不易,在陌生城市里开展业务更不易。了解所干行当在城市里的行情可不是坐在家里看看地图就能了解的。跑外贸公司、货运公司、商讨价格、配送物流等让两人尝尽了艰辛。
随着业务的逐渐开展扩大,朱笛颖和沈然已经爱上这座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城市,准备在青岛扎根落户,即使将来业务扩展到天津、广州,他俩还会选择定居在青岛。张琪
□打工心情
再苦再难也不回头
●徐妍(26岁某外资化妆品公司职员)
我是黑龙江人,一个人在青岛闯荡,个中艰辛是很难诉说的。我来青岛已经3年了。我爱这个城市所以才愿意在这里留下来。我在一家外资公司工作,每一份收获都要靠自己辛苦付出。幸运的是我就职于一家很好的公司,姐妹们互帮互助,公司有非常棒的培训,在这里我每天都在成长,每一天都有收获。但是,一个人漂泊在外的那种浮漂和惶恐还是不时地钻入我的心灵,在我松懈的时候啃噬我的心。
我和姐妹合租一间套一的房子,虽然算是个落脚点,但漂泊无依的感觉还是在我目光所及的清冷之处显现出来。妈妈说,太难就回来吧。虽然有这样坚强的后盾做我最后的支撑,我想再苦再难我是永远不会回头的。因为我还年轻,年轻就意味着我可以闯荡世界并享受这种闯荡带来的快乐,就算艰辛也是快乐的回忆,我不想让我的经历是一片空白,让我在年老时兀自对着空白的青春哀叹!
我现在的事业已经小有建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变得更加精彩。
□打工心语
受挫时要坚持信念
看到现在业务已初具规模,回想起以前的经历,朱笛颖的体会是,作为外来打工者最重要的是,牢记目标坚定信念,基础一定要打牢固。很多外来打工者到陌生城市前总是满怀抱负,把前程规划得特别好,可往往在新环境里受到挫折或诱惑后就改变了初衷,迷失了方向,有的甚至可能导致夫妻两人感情破裂,所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很重要。
沈然告诉记者,外来打工者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圈没有关系网,做事情会很难的,但只要尽快对整个城市或者自己从事的行业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把握,就能找对方向,多看多感受多向他人请教才行。沈然总结说,经常从事业的进程中跳出来,既要时刻记得自己是外地人,又要忘记自己是个外地人,尽快融入到这个城市中。
□记者手记
把城市当成自己家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背负着生存的压力,告别了亲人,从各自老家来到了青岛,他们在建筑工地上忙得汗流浃背;他们在餐馆里端盘子刷碗;他们成了富裕的小老板;他们当上了外资企业的高级白领……他们忙碌的身影遍布城市每个角落,他们已成为我们这座城市运转不可缺少的轴承,我们称他们是“城市打工者”。
我从没离家到外地打过工,我不知道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散步在岛城各个角落的外来打工者,会以一种怎样的眼神、怀着怎样的心态凝望异乡的月亮,或许他们觉得孤单,或许他们在想实现心中的梦想还有多远……
采访中男女主角总结自己经历说,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打工者,只要热爱所在的这座城市,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论走到哪里,身上的“外来”两字都会逐渐淡化。我想,他俩对我说的话,也是对数十万在青打工者说的话:如果把打工的城市当成自己的家,那么,这座城市也会像父母接纳孩子那样接纳他。张琪
朱笛颖(左)和沈然(右)说,在异乡行走,就像踩水车,有高有低,不能停步。
这样投稿
1、邮寄送交:青岛市太平路33号,青岛早报《世象》收,邮编266001;
2、发送邮件:zbsx@qingdaonews.com;3、咨询电话:8288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