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不仅可以直接推动青岛“两创一迎”活动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弘扬奥运精神和城市精神,实现城市文化建设与青岛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早日实现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发展目标。 青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从近期看,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是推进青岛“两创一迎”活动的总抓手和突破口。我们认为,推进“青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城市,迎接2008奥帆赛”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就是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因为无论是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建设,还是承办奥帆赛都与城市文化紧密相连,离不开先进城市文化的支撑和指引。精神文明本身就是文化的范畴,生态城市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发展理念和追求,也是文化的具体体现,奥运会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其成功举办在于能否弘扬和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长远看,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是提升青岛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是一项能够带动全局的重要举措。不但可以推进城市文化的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提高居民素质、影响发展环境、关乎城市形象、推动经济发展等多种功能和多重效应。首先,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必然选择。其次,是提高市民素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途径。第三,是建设文明政府,提高地方党委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第四,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品牌城市的重要支撑。
青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1、正确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明确城市文化的建设主体。通常所讲的城市文化,主要是指狭义城市文化,即城市主人在城市长期的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技、教育、习俗、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城市文化从内容上分主要由民俗文化、节庆文化、艺术文化、建筑文化、服装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体育文化等,可以说文化渗透在城市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从主体上讲,城市文化主要由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构成。城市基层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是城市这个生命有机体的细胞,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主体;城市基层单位的文化培育和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为城市文化提供基础和土壤,丰富城市文化的内容。因此,青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党委宣传和政府文化部门作为城市文化战略的组织领导者,必须结合城市的性质和实际,既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又要注意选择突破,更要注重文化建设主体的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建设先进机关文化,努力提高执政和服务水平。党政机关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抓好党政机关的文化建设,能推动社会风气好转、社会文化品位提高,有利于树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提高执政能力。良好的机关文化能够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单位成员的创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胜过行政命令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机关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立足于解决机关管理中的问题,紧密配合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等工作展开,着力强化“发展、为民、服务、法治、民主、绩效、科学、创新”等八种执政理念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先进的行政文化理念在广大政府机关人员的日常行为中得以贯彻和体现,以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3、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品牌经济发展。城市文化建设需要企业文化丰富其内涵。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灵魂,也是城市、国家和民族竞争力的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增强群体凝聚力、提高管理水平,丰富品牌内涵、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一个没有众多优秀企业的城市,将是脆弱的、缺乏生命力、竞争力和活力的城市。青岛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品牌经济的目标,就应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工程,通过诚信、创新、卓越等优秀企业精神的培养,推进更多知名品牌的创建和成长,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
4、以社区文化建设带动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引导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可以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紧紧抓住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社区服务与管理,可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调动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可以说,社区文化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
5、以先进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四有”新人培养。城市文化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培育先进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建设,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协调发展。高校党委必须有“两手都要硬”的意识,在物质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成果后,应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观念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的发展上来。在大学观念文化的建设中,应当重视对教育理念的建设,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大学精神”武装广大师生,使师生的政治取向、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思维方式、教育思想、文化心理、风俗习惯主动地适应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教育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从而使校园文化在名校建设和“四有”新人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一要在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全体市民中唤起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自觉,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予以重点考虑。二是改进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为青岛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其成长为城市支柱产业,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和市场。三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本与无形资产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认真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建设好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广场、社区、企业、机关等文化阵地,尤其要充分发挥好新闻舆论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宣传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行为规范和先进典型,促进青岛城市精神的弘扬和实践。五是要高度重视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青岛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统筹青岛城乡文化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刘文俭刘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