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欧盟轮值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与法国总统希拉克举行会谈,中心内容只有一个:如何挽救岌岌可危的《欧盟宪法条约》。其实,从法国否决该条约那天起,欧盟不少成员国领导人便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穿梭外交,以期为这一欧洲大法带来新的生机。 从1954年法国国民议会否决欧
洲防卫共同体条约,到2001年爱尔兰选民否决有关欧盟宪法和欧盟扩大问题的《尼斯条约》,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曾5次遭遇危机。每次危机来临,欧洲各国领导人都通过紧锣密鼓的外交活动加以化解,使得欧盟的发展进程总是“惊”多于“险”。 这一次,欧洲领导人的穿梭外交能否奏效?2004年6月,当《欧盟宪法条约》文本在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通过之后,时任欧盟轮值主席的爱尔兰总理埃亨曾如释重负地表示:“我们相互倾听,大家都是赢家。”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次单靠领导人之间“相互倾听”是远远不够了。
法国、荷兰相继否决《欧盟宪法条约》,引发了人们的各种反思。人们开始思考普通民众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合理的社会发展模式?欧盟和各成员国政府应如何取信于民?怎样让民众真正参与到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来?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在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扬民主。
欧洲国家一直向世界各地兜售民主,其核心理念是“人民是主权的来源”。然而,在为自身建设“欧盟大厦”的过程中,欧洲国家恰恰忽略了民众的意志。如今,欧盟在许多领域已实现了超国家化,但它离普通民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无论是欧盟的机构运转,还是欧盟政策的出台及其执行过程,普通民众都难有机会参与。
事实上,已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向欧洲议会提出了召开“欧洲民主参与圆桌会议”的要求。非政府组织和欧洲各社会团体都将与会,重点讨论如何消除欧盟的官僚主义和改变所谓的“精英政治”。
“因势利导,为善者用”。目前,摆在欧盟各国领导人面前的任务是如何顺民心、听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正如一位来自法国的欧洲议员所指出,欧盟领导人如果继续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民众是一定不会买账的。他说:“欧洲目前面临的是一场生存危机,机制的核心已开始动摇,光靠领导人的讨价还价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一事成不善,诸长不能掩”。一次否决,使法国多年来引以为豪的“欧盟发动机”美名一夜不复存在。与其他欧盟领导人相比,希拉克的任务最为艰难:一旦欧盟决定让法国二度公决,法国如何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新华社记者潘革平(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