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在2005年的青岛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名词之一,这要得益于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大学MPA点的成立。但相比起耳熟能详的MBA,MPA这个小弟弟并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借着青大MPA揭牌之机,记者采访了中国MPA专业学位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立言,请他详细介绍了中国MPA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记者:我们知道MPA是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的简称,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朱立言:和MBA一样,MPA也是一种专业学位教育。它的全称是公共管理硕士,起源于美国,主要是培养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说,公共管理有什么领域,政府有什么部门,MPA就涉及什么。从电子政务,环境保护,到垃圾处理都包含在其中。美国哈佛大学MPA课程有16个专业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的MPA也达到了15个专业方向。
记者:当前我国MPA的现状如何?
朱立言:我国MPA教育从2001年开始招生,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设有MPA的学校也已经增加到83所。包括北大、清华、人大、复旦,都开设了MPA教育。
记者:中国各高校的MPA教育有没有模式上的区别?
朱立言:中国开设MPA的院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科类高校,以北大、人大为代表,这类高校的MPA教育立足于政治学和行政学;一类是理工类高校,以清华和华中科大为代表,这些学校立足于管理学和政策科学来发展MPA教育,强调政策模型、量法分析。
记者:我们怎样来区分MPA教育质量的高低?
朱立言:MPA教育质量的根本是课程建设和论文,其中论文又是重中之重。与MBA强调具体操作不同,MPA强调论文,并为此压缩了规定课时。写论文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综合的过程,我们有些公务员只会写工作总结,不会写针对某一问题的分析。MPA的论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我指导的学生写“论北京烟花爆竹应开禁”、“城市垃圾如何分类”这样的题目。另外,专题讲座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MPA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西安交大,MPA的第一堂课都是由陕西省省长主讲,而北大审计MPA的课程,都是由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讲第一课,有了这些高水平的讲座,MPA的教学质量也肯定会得到保证。
记者:当前中国MPA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朱立言:高水平的教师。在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要求老师下课的声音不绝于耳。我们要求MPA教育的教师要专兼职结合,要有政府官员,教师要有政府工作经验,还要有公共政策的专家,授课形式采取案例式教学,但包括人大在内,中国的高校绝大部分都无法达到这个要求,这也是中国MPA教育在下一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报记者赵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