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月亮弯弯》手稿
一位鬓发花白、满脸皱纹、满手老茧、穿着土气的63岁农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整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竟
迷上了写作,最终花费12年的心血写成了一部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面对上千页的手稿,人们被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妇女执著的精神感动了。6月6日,记者来到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采访了长篇小说《月亮弯弯》的作者张桂英老人。
苦难童年:缺吃少穿差点换粮
6月6日上午,在知情人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这位农村妇女背后的故事。
上个世纪40年代,张桂英出生于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在家中7个孩子中她排行老三,刚出生29天,因父母养活不起便把她送了人,从此生活的苦难就伴随着她,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她在上小学时,少不了还要干家务活,到了15岁时,3年大饥荒无情地降临在他们那代人的身上,缺吃少穿的养父母为生活所迫,把她领到古浪十八里堡,要拿她给一户人家当媳妇换粮食。但人家嫌她有文化,没要她,养父母只好又把她领回家中。后因家中生活困难而辍学。
不幸婚姻:苟且偷生两次嫁人
张桂英16岁时,因家中没吃的,她嫁到了当地一户人家,丈夫在青海省当养路工。结婚以后没几天丈夫就上班去了,婆婆为了让她早生孩子,竟逼她和小叔子睡觉,她气愤之下连夜跑回了娘家,后被她在窑街煤矿工作的叔叔接去,在煤台上捡煤石,靠每月40多元的工资度日。两年后,张桂英失去了这份工作又回到娘家。由于和丈夫没有感情基础,她告到法院要求离婚而未果。无奈,张桂英独身到青海去找丈夫,不料竟遭到丈夫毒打,丈夫还扬言要拿她去换亲。失望的她几经波折才回到武威。后来,张桂英又嫁给了当地一个村干部,她在本村小学当了教员,从此过上了比较安稳的日子。
人到中年:突发奇想开始创作
苦难的生活,不幸的婚姻,使张桂英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她多么想把这段人生经历写出来,倾诉心中的喜怒哀乐,让人们认清人间的善恶美丑,也就不虚此生。1990年春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张桂英大胆地开始动手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由于多年没写过字,她连许多最常用的字都不会写——写“事业”的“事”,想了半天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只好空下。后来她发现一张旧报纸有“事”字,连忙跑回家照着把“事”字写上,才填补了文章中的空白。后来,她经一位老师的指点,买了一本字典,并学会了查字的方法,从此字典就成了她写作的好伴侣。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张桂英靠着边查字边写作的笨办法,居然写出了几千字的文章,她高兴极了。
为了加快写作速度,减少外界干扰,张桂英经常把自己锁在房子里,煮上一锅洋芋,饿了吃几口洋芋蛋,渴了喝几口凉水,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有时候竟然把毛笔头咬到嘴里,当洋芋蛋嚼起来,以致满嘴冒出了墨汁。深夜,张桂英点上蜡烛写作,有时蜡烛用完了顾不上买,她就打着电筒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作。有时写到凌晨,上早班的人的脚步声把她惊醒,她才知道天已大亮了。
呕心沥血:12年写就长篇小说
张桂英刚开始用毛笔在布上写,她想如果发表不了,就把这“布书”当成自己的“遗书”。有一天老伴回家发现了她的“秘密”,又是气恼又是心疼,怕她把身体搞垮了,让她到街上买些吃的。儿女们也劝她不要再写了,但这些丝毫未动摇张桂英写作的决心。十多年来,她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鞋底磨穿了还在穿。家中没有煤烧,她凌晨3时起床到山上捡煤,捡回来后继续埋头写作。
12个春秋,12载风雨。张桂英熬白了头,熬弯了背,熬干了心血。2002年,她终于完成了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月亮弯弯》。在12年中,她共写了上百万字,光草稿纸就装了两大编织袋。她省吃俭用筹集了500元钱,把初稿打印了出来。《月亮弯弯》是根据张桂英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的,书中女主人公吴九菊的苦难生活和不幸婚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真实感人,曲折生动,赞颂了人间的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让读者从中悟出人生百味,受到启发和警示。除此之外,她还写了几十篇散文,像《碧绿的希望》、《怀念妈妈》、《小草呐喊》、《青海盐湖》、《白蒿子草》等,以花草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虽然文字还显粗糙,但情真意切。这些散文有的已在报上发表。
晚年的愿望:《月亮弯弯》早日出版
张桂英老人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自己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小说《月亮弯弯》早日出版发行。她虽然知道这还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个文学梦一定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变为现实!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永生 通讯员 宋振林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