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用“乱”来概括国内的性保健品市场。性保健品并不被国家的相关法规认可,但这个合法性“可疑”的行业,却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起来,其年销售额已达50亿元。这是为什么?一位业内人士自揭行业老底,“能假的都假了,不能卖的都在卖——连小食杂店也在卖”。(见6月2日《南方周末》)
按道理,性
保健品属于医药行业范畴,从业人员须经过相关培训方可从事,如果要卖医疗器械,也应该有许可证,不具备从业资格是不可以随便卖医疗器械类产品的。而性保健品市场如此之乱,怎么没人管?遗憾的是,“问题就出在谁都可以管,却没人真正管上面。”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违法违禁的性保健品是从何处得来的?又是如何顺利流通社会的?是神通广大的批发商。据报道,这些批发商一般是从外地地下工厂进货的,多采用“委托定做”。并且,在利益的强力驱动下,一样商品流行便会有众多商家跟进,“以假冒假”也便甚嚣尘上。因为“这一行不讲证书,只讲效果”,所以,谁都可以进来捞一把。而“捞一把”的代价是,无辜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事实经业内人士的口说出,业内人士尚且痛心疾首,我们就不感到触目惊心吗?相关部门就不因渎职而觉得汗颜吗?“媒体暗访过后就‘哑了火’,监管部门听过也就搁在了一边,他自己还差点‘暴露’了,而这个市场一切照旧。”我们如何是好呢,没人在意正义的呼声,也没有人给予正义以强力支持。这又是谁的悲哀呢?制假售假者罪不可赦,监管部门呢?不能武断说相关部门“不作为”,他们都做过努力,可惜只是“形式上的做作”,而没有实质上的行动与效果。
民众向来倾向于将造假贩假者绑在道德和法律的耻辱柱上,这也是应有的理性判断,然而,那些监管者,长久消费着纳税人的财力和物力,对危害民众生活乃至生存的犯罪行为却视而不见,更遑论提供力所能及的保护和援助,总是很难得到应有的批判和惩处。其实,要没有监管者的渎职,会有“能假的都假了,不能卖的都在卖”的恶果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对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监管部门,由于流毒所及,祸殃一方的灾害性,是尤其不能高抬贵手的。这也就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有所警醒,并进而有所行动,不要总是充当觉悟低、反应慢的后进生角色。
另据媒体报道,在中国性学家定义的第三次性革命尚未完成的时候,第四次革命已呼啸而来。用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中国人没有把性自由作为个性解放的口号提出来,但是在行为上广泛模仿。”正是这种“行为上广泛模仿”,更有理由有必要对现今的性保健品市场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更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措施,更迫切需要纯洁性保健品市场和保障性保健品安全,否则,必将是性保健品“乱”发不可收,人民深受其苦,社会也将深受其累。
作者:郭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