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堵为疏根治城市“牛皮癣”,便民信息名片(以下均简称“名片”)应时出现。如今,大街小巷内的“名片”鳞次栉比,一些“李鬼”趁机作乱,“名片”正日益陷入一种无序状态。
与此同时,居民对其贴近性、实用性、公益性提出了疑问。长此以往,这些“名片”岂不成了新的“牛皮癣”?
“名
片”在社区内长疯了
和平路新村33号是山东省水利厅第四宿舍东院,该院门正位于和平路北街南侧不远处,其院门外有一段长约三四十米的墙壁,如今挂有6块便民信息“名片”。居民说,这都是分批挂上的。
和平路北街是一条总长度0.5公里左右的东西街,沿街均是居民楼,路边还有一些摊点,居民较为集中。日前,记者在此走访发现:仅在该街南侧墙壁上,就挂有12块“名片”,平均约40米便有一块。
羊头峪东沟附近一街道长约0.6公里,路两边挂有近20块“名片”,有的一个院门口便有三四块。
连日来,记者在佛山苑小区、棋盘小区、师东新村、青后小区、和平新村、燕山小区等众多居民区内走访发现,“名片”扎堆存在的现象十分普遍。
正如济南市文明办的伊处长所说,“有点控不住了”。
“便民信息”内容遭质疑
这些便民信息真的便民了吗?
“别人可能有用的吧,但我们家都没用过,也没听说院里谁家用过。”记者随机采访了近百位居民,竟没有一人说得到过实际的便利。
孙先生刚刚从省城某机关单位退休,他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不过是水、电、煤气等,而这些方面分别对应着煤气站、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等单位,同时还可向市政热线“12319”反映、求助;至于住房,一些居民区的房屋要么是单位宿舍,要么是开发公司开发的,而这些单位多都有自己的后勤部门……就此,他对信息的贴近性提出了疑问。
采访发现,如今“名片”上除了家政、维修、搬家、开锁等服务机构,还有一些推销地板、近视桌等产品的经营机构,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的医疗机构,甚至研究“起名、长寿、住宅位置、人生”带有强烈迷信色彩的“周易研究中心”等。
居民指着一些经营机构、医疗机构的信息说,“这就是广告”。他们认为,这其中的一些内容并没有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至少不是以贴近居民生活为出发点的。
公益性变成商业广告
这些所谓的“便民信息”如此登上“名片”挂进社区,是不是因为它的公益性已经被弱化,而演变为“利益的驱动”?
就此,记者以帮助开办家政公司的朋友咨询在“名片”上做广告为由,咨询了一“设计制作”单位。接听电话的王先生自称是济南市文明办的工作人员,他说,只要有营业执照,交钱后便可在“名片”上做广告。
打通另一“设计制作”单位的电话,一自称姓张的男子坦称自己是位于北园路的一广告公司,从济南市文明办取得“红头文件”后经营“名片”。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刊登广告的情况。他说,“名片”都是100份起做,悬挂时间为一年,只要有营业执照,无论何种行业都可刊登,但不同行业收费标准不同,比如家政行业每100份收费600元,家庭装饰等则每100份收费1200元。
显然,信息内容的贴近性与否,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多的只是“经营效益”。济南市文民办伊处长也坦称,眼下信息中已出现了很多与现在的形势不相符的内容,甚至是很不好的内容,“公益宣传”已成了一些人的幌子。
“名片”有几个“东家”?
调查中,记者还注意到:这些“名片”的“东家”并不相同。比如,“设计制作”单位的电话有的是固定电话、有的是手机号,记者分别拨打发现系两个单位。
谁是合法的制作单位呢?上面提到的张先生介绍称,去年是另一家广告公司从济南市文明办取得合法手续进行经营,今年是他们这一广告公司取得这一手续,经营期限都是一年。“现在另一家的手续已经到期了。”但他同时又提到,去年他们也一直在做。而按他的说法,去年他并没有取得合法手续。
这一混乱状态,就好比是眼下“名片”的发展态势。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来,济南市文明办的伊处长已连续接到多家街道办事处的投诉电话称,有广告公司私自仿制与济南市文明办的合作协议,然后打着公益宣传的幌子,要求到社区内安装“名片”。
在他的“黑名单”上,这样的冒牌单位已登记了好几家。他说,眼下这“公益宣传”已成了一些人的幌子,多数都成商业行为了。
一年长出五千块“名片”
孰料,谈及经营现状,上面提及的张先生不禁大吐苦水。
他说,现在这一生意已经不好干了,“说600,500也干哪”。最初时,有的商家感觉形式不错,很痛快地就掏钱投广告,稍后却发现效果不好,口碑一倒,活就难干了。与此同时,随着小区内的“名片”越挂越多,一些主管部门、执法部门也不再允许随意挂了。
“那时候是真挣钱呢!”谈起去年时的情形,张先生十分兴奋,“收费都是1000多”。而如今,三言两语之后,他竟主动提出让记者开个价,他要把这一经营权转让出来。
另据张先生称,去年一年间,他们做了千把块,另一家做了三四千块,总数应在五千块左右。而据一家“名片”的广告商介绍,济南每一块“名片”上都有他们的服务项目,这一数量是一万多块。
“太多了,肯定得整顿。”张先生说。
“名片”不能成为新的污染源
谈及“名片”的发展现状,伊处长坦言已“有些泛滥”、“有点控不住了”。
这让他想起当初搞这一活动的初衷。“各种野广告屡打不死,成为居民深恶痛绝的‘牛皮癣’,我们制作便民信息名片就是想着通过这一方式让各商家的广告有节制的深入社区,既遏制“牛皮癣”,又给居民带来便利。”伊处长说,去年他们委托一家广告公司具体开展这一活动,并在历下区进行试点,主要是以公益广告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承想,时至今天,公益宣传已多数被商业行为所替代。
“本来就是为了遏制‘牛皮癣’,而如此放任自流下去,不就成为新的污染源了吗?”伊处长表示,近期内,他将深入街道办事处调研,听听百姓的反映,切实了解“名片”的现状,并展开整顿。届时,本报将对此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