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
胶州近百个合作经济组织风起云涌
带动起2.5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本报讯 近年来,胶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起来,它们上接市场,下
联农户,对外参与竞争,对内提供服务,找到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据统计,目前,胶州市已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9个,带动2.5万农户全程参与产业化经营。
按照“放手发展、放活管理、专心培育”的指导思想,胶州市积极鼓励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他们首先是加大对典型的培育力度,通过帮助协会聘请专家、以会代训、外出考察等形式,不断提高会员素质,树立协会带农致富的良好形象。为扶持洋河镇奶农协会发展,胶州市农工办专门聘请了欧盟、世界粮农组织及青岛等畜牧业专家,每季度对奶农进行一次培训授课,实施品种改良工程,使奶牛产奶量提高了33%。其次是注重以点带面,增强经合组织的扩张力。他们先后创造出依托技术能人办协会、依托“两委”组织办协会、依托种养大户办协会、依托营销大户办协会、依托科研项目办协会等模式和多样化的利益连接机制,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技工贸一体化的生产服务体系,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目前,胶州市270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有近70%的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与农户建立了稳定的产销联系,在全市20万亩订单中,通过协会发展的订单在10万亩左右。
通过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的生产和销售,而从“越位”处退出的政府部门则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心一意地办好经济合作组织办不了、不愿办的事情。如胶州市投资2亿多元上马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以方便农民的生产;农业部门则制订了29个地方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投资100多万元新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指导、服务农民和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准化生产;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50多个农产品商标,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胶州大白菜的证明商标;民政部门按照“宜宽则宽,宜简则简”的原则,放宽了协会登记条件。
在近百个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下,胶州市的蔬菜、花木、养殖、水产四大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产值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全市共培育出171个专业户、102个专业村,专业总收入达4.37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1%。(本报记者梁学勇本报通讯员赵法文振奎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