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超级女声”已经由一个单一的娱乐活动演变为一个社会事件。
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超级女声”会以这种方式为我们提出一个超难的文化与社会课题。与初期相比,社会在对待“超级女声”的问题上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分野,在“不干涉原则”继续为多数人坚持
的同时,“叫停”的呼吁也已由弱
变强,所得到的呼应也越来越多。
解析“超级女声”的“超级”,不能只停留于娱乐的层面,事实上,一个单一的娱乐事件决不会引发这样大规模的关注。“超女”的本质在于,娱乐活动的边界“入侵”传统的非娱乐领域,直接侵入“未成年人”与“教育”这一向来被社会视为“必须固守”的领域。“娱乐”与“教育”两大“社会版块”正面冲撞。
“超级女声”所触及的社会痛点是全方位的。成群的女孩子不惜逃课奔赴充满酸涩甚至痛苦的“海选”秀场,与其说是明星梦的诱惑,不如说是一种更强大、更神秘的青春梦想的释放。用她们自己歌中的话说,“虽然我还在象牙塔,我多么想一夜长大!”“梦想总会有沙漠,梦想就是种快乐!”女孩子们的青春躁动已经雄辩地证明:被我们寄予无限期望的校园决不是她们真正的梦想所在。在激烈的社会变动中,孱弱的教育已经彻底无力驾驭和引导下一代的青春激情和梦想,面对孩子们集体从校园中“逃离”的景象,社会茫然无措,我们甚至根本不懂她们在想些什么。
事实上,“超级女声”的问题绝非孤立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准确地把它与其他事件加以联系而已。周杰伦的《蜗牛》入选教育曲目,这与“超级女声”现象有着本质上的一致。如果说,《蜗牛》入选是社会试图重新掌握未成年人成长的导向话语权,那么“超级女声现象”的出现则证明,社会的这种积极努力还远远不够———一个娱乐节目的轻松出手,就可以造成未成年人教育领域惊慌失措的混乱。
摆在社会面前的,是一道超级两难的文化与社会课题。简单地一“禁”了之,根本不能解决任何深层的问题,“超级女声”在娱乐与传播的层面也自有其价值。而孩子们充满渴望的歌声中,我们听到的也尽是青春梦想的表达。把这种群体性的梦想粗暴地扼杀,我们于心何忍?但是另一面,越来越多的“超女乱象”又不断刺激着社会的神经,从中,我们又看到了与教育观念相悖的某些不良趋势。
当一个事物明显超越其应有边界,呈现过度的热力和影响之时,必然是不正常的。超级女声越来越明显的“越位”揭示出国家、社会、公众、教育的全方位缺位。
此时此刻,是成人社会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了。孩子们自然可以继续唱下去,但我们的目光应该从纷乱的演播室移出,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孩子们有表达梦想的权力,而成人世界更有严肃思考的责任。“超女”活动的合法权益和孩子们的青春梦想应该得到尊重,但“立人、立德、立心、求知”更是社会必须固守的对未成年人的责任底线。公众和媒体应该抛开一切盲目跟风炒作的心态,以对未成年人高度负责的冷静和理性,真正展开更有价值的深层的思考。(作者:端木)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