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西海岸,万象更新。
4年前的春天,一个众望所归的战略———“挺进西海岸”,铿锵有力地扎根在了这片热土上,西海岸,从此被这颗蕴涵着巨大能量的种子彻底改变了颜色。
在“挺进西海岸”战略实施4周年之际,在我们为西海岸的发展而
惊喜、为青岛城市战略发展迈出成功一步而喝彩、为青岛现代工业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大青岛城市框架的基本确立而额手称庆时,也让我们共同回眸一下这不平凡的4年,这升腾和孕育了希望的4年。
一
今天,当以成功者的姿态回顾4年前作出的“挺进西海岸”决策时,我们底气十足。但在当时,作出这样的选择是需要极大魄力的,因为这对青岛的发展来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一招不慎,可能导致全局失利。
世纪之交,青岛的发展出现了这样一个新的课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青岛制造业在老城区的发展已是步履维艰,以老城区为基础进行新的大规模调整,实现青岛产业结构升级的代价极大,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时,青岛城市东部拓展的脚步也存在地理空间制约的因素。
在这样一个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果断地作出决策———向西海岸挺进。2001年3月22日,市政府在开发区举行现场办公会,时任副省长、市长的杜世成首次提出了在西海岸构建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的思路,掀开了这一战略决策实施的大幕。这是在一个关键时期发展思路的关键突破。
作出这样的选择,除了老市区自身发展的原因,青岛还有更充分的理由,因为西海岸不仅有着广阔的腹地可以为青岛新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着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有初具规模的产业,还有着渐显国际亿吨大港气派的青岛前湾新港。这一战略的提出,有着扎实的现实基础。
众人拾柴火焰高。“挺进西海岸”战略提出后,青岛市上下以极大的热情,齐心协力地加速这个战略的实施步伐,形成了支持西海岸发展的强烈社会氛围。2001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决定》,赋予了开发区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权限。之后的几年,青岛市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一些原属青岛市有关部门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开发区,使开发区在发展中能更加自如地“施展拳脚”。
“挺进西海岸”战略提出后,与青岛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百年老港青岛港,开始把外贸集装箱航线向前湾新港区转移,此举为“挺进西海岸”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关键的支撑,加速了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在以开发区为核心的西海岸的形成。
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一概念和思路又不断充实完善,并以此为基点,不断对全市的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出更加清晰的战略发展目标。
4年后的今天,随着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羽翼的日益丰满,以及旅游、商贸、交通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西海岸已经以“立市之本”和“青岛的希望和明天”的姿态傲然屹立在胶州湾畔。
事实证明,“挺进西海岸”战略是青岛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深谋远虑的一步“妙棋”。
二
“挺进西海岸”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胶州湾西岸这片热土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青岛开发区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全国最好的开发区”的目标。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围绕这条主线,开发区一方面下大力气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投资软环境。
近几年,青岛开发区在为企业提供硬环境支撑方面可谓殚精竭虑。“工业项目摆在哪里,配套就延伸至哪里”已经成为这里为企业配套的最起码的标准。往往是一些项目还在建设之中,路、电、暖、气、水等配套就已经延伸到项目所在地。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00亿元,资金的巨额投入换来的投资环境和城区功能的日益完善,为“挺进西海岸”战略的实施打造了最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和环境支撑。
“挺进西海岸”不仅是一个口号,开发区经过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机制用以保障战略的实施,这个机制被开发区总结为“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
为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开发区先后进行了三次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把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054项缩减到目前的147项,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超市型”行政审批中心,把30项行政审批事项和32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这个审批“超市”集中统一办理。同时,对一些重点外资项目实行跟踪服务,推行了审批“专办员”制度,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依托区内的骨干龙头企业,开发区进一步调整产业空间布局,按照集约化、集群化、产业化的原则,将临近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前湾港、保税区这一运输成本最低、配套最完善、环境最好的黄金地带,规划建设为家电电子、高新技术、石化、机械制造、国际贸易仓储物流加工、新材料“六大产业团地”,使之成为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的载体。
2004年,开发区整合招商资源,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的转变,使各职能部门从繁重的招商任务中脱离出来后,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为项目落户、建设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青岛港提出以前湾新港区为核心,全力以赴加快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步伐,力争在2010年实现港口吞吐量超越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越1000万标准箱的目标,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保税区提出以“区港联动”为启动点,加快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对沿黄流域和东北亚地区的辐射力,强化前湾港区的国际中转功能,提高青岛港口在中国沿海和东北亚地区的竞争力;胶南提出积极构建西海岸都市新区,主动地把融入西海岸城区作为战略目标,以互动互补的姿态,加快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胶州则把建设青岛市加工制造和仓储物流两大基地作为定位,加快南部地带的发展,以呼应西海岸的崛起。
三
“挺进西海岸”战略的实施,使西海岸近几年来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开发区的发展史上,记录了连续4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青岛港的年吞吐量已达到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多万标准箱,成为国内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十四位的大港;青岛保税区迅速进入全国同类区域的先进行列,成为全省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黄金地带;胶南已具备了成为船舶等制造业和生物制药等现代产业新基地的条件;胶州也构建起汽(机)车造船配件、锅炉辅机、钢结构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建立起仓储物流基地……今天的西海岸,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
“挺进西海岸”战略实施后,对外开放的浪潮不断拍击着西海岸,一个个对西海岸、青岛市乃至山东省产业构成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大项目纷至沓来。
让我们先看一下近几年西海岸在项目建设领域里奏响的激扬乐章———
2002年:总投资8.87亿美元的“三国四方”港口建设协议签署;总投资过亿美元的晓星钢帘线项目开工建设……
2003年:总投资5亿美元的青岛招商局码头和国际物流园区项目奠基;总投资3.89亿美元的青岛丽东化工项目奠基;一期投资1.8亿美元的韩国浦项不锈钢项目全面启动建设……
2004年,总投资100亿元的大炼油项目批准建设;中船重工与青岛市政府签署协议,合力打造中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总投资17亿元的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制造基地项目签约……
另外,三洋、日立、SK、新都理光、积水化学、伊藤忠等外资企业以及中集、宝井钢材等一批国内著名企业也在西海岸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的渐次展开,不仅为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也使青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有了明确的眉目和踏实的进展。
港口的“西移”带动了西海岸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使西海岸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海岸的中外各类物流企业已有上千家,其中外资企业上百家,一批专业化的物流园区已经形成。以开发区前湾国际物流园区为例,这里吸引了马士基、伊藤忠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落户。预计2005年西海岸的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近百亿元。
依托新入驻的大项目和原有的海尔、海信、澳柯玛、三美、高合、国风、中达化纤等骨干企业,西海岸已经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机械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国际仓储物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
这“六大产业集群”的建设,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青岛提出的打造“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蓝图中,其“主战场”均在以开发区为核心的西海岸。可以这样说,正是“挺进西海岸”战略的实施,使全市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也使青岛建设工业强市的脚步变得如此轻盈。
四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杜世成指出,西海岸是青岛“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启动点,是大青岛构建“品”字型城市框架的关键一极。因而,西海岸承担的不仅仅是要建设经济的“核心区”,更承担着拓展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的、建设一个“新青岛”的重任。
“挺进西海岸”战略实施的这4年,不但是这里对外开放事业步伐迈得最大的4年,还是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改善最快的4年,是城市地位和辐射力提高最显著的4年。
4年的时间,我们欣喜地看到———
西海岸新城区的核心区———开发区的建成区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展到近60平方公里,人口由当时的25万猛增到今天的45万;
长江路、江山路、井冈山路等一条条城市生态景观道路陆续畅通,天泰、千禧龙等一座座美观的智能居民小区落地建成,千智广场、汇泉等一幢幢高层写字楼拔地而起;
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内高等学府陆续入驻;
华联、佳世客、易初莲花、百盛等商贸企业扎根西海岸,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抢滩;
这里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旅游业蒸蒸日上,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可以这样说,经过4年的跨越发展,今天的西海岸正在发展成为与青岛老市区等量齐观,甚至在港口、交通、高等教育等方面优于老市区的新兴城区。西海岸,正在迅速由过去的辅城向着胶州湾西海岸主城的地位转化,成为青岛打造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中极为重要的板块。
辐射力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标志。西海岸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周边城市的关注,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磁铁”,引得日照、诸城等周边城市乃至沿黄流域的城市和地区,纷纷依托西海岸寻求发展良机,也正在吸引东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工制造业及物流产业加速向西海岸聚集。西海岸辐射力不断增强的趋势,是青岛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城市的新的重要因素。
4年,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时间并不算长,但西海岸的这4年,却足以永久地刻在青岛城市发展的丰碑上。王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