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报刊杂志上大肆刊登虚假征婚广告骗取钱
财,令人深恶痛绝。近日,海南省海口市警方便破获了一起这样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苟某被抓获。    据警方介绍,苟某及其同伙利用非法婚介公司,仅去年一年就使近6000名征婚者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超过200万元。他们的作案手法非常简单,成本低廉,整个诈骗过程仅靠几部电话、几个人、几个账号就完成了。诈骗对象主要是年龄在35岁至40岁间有失败婚姻经历或遭受过情感挫折的女性。主要手段就是利用“婚托”以军人、富商等虚假身份骗取征婚者信任,一旦她们交了钱,那些所谓的“军人、富商”便再也找不到了。
   据公安机关介绍,虽然黑婚介诈骗在社会上并不少见,但能够进入调查阶段的却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受害者在受骗后都选择了沉默。为此有关人士呼吁,要拿起法律武器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非法骗取200多万元
   近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警方的一次抓捕行动落网的犯罪嫌疑人苟某,利用黑婚介骗取应征者的中介费,仅在去年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00人上当受骗,苟某所得不法收入超过200万元。这起案件的破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犯罪嫌疑人苟某已经从事婚介诈骗活动多年,他所经营的这家诈骗了上千人的黑婚介仅由20人组成,在既没有民政部门批准,又没有通过工商部门合法注册的情况下,却能够屡屡得逞,而且作案手段也十分简单。
   海口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干警王必飞介绍说,他这个黑婚介成本非常低,几部电话,请几个人,租个房间,在银行开几个账号,整个诈骗过程基本上就靠这几个,一个是接线员,一个是婚托就完成了。刊物主编甘愿当写手
   公安干警还向记者介绍了此类黑婚介的诈骗过程,首先由假婚介公司在媒体上发布虚假的征婚信息和虚假的热线电话,读者看到广告后开始应征,之后黑婚介派婚托和应征者联系并骗取信任,应征者缴纳会员费取得征婚者的联系电话,黑婚介收到钱后由婚托摆脱应征者。
   与其他婚介诈骗不同的是,苟某和他的团伙专门针对35岁至40岁有婚姻失败经历,或者遭受情感挫折的女性,制定了一系列欺诈的陷阱。陕西的孟女士三年前离了婚,今年年底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苟某刊登的一则广告,对其中一名军官动了心。
   受害者孟女士认为什么董事长、有钱的富家公子是假的,但是一个当兵的,一个军官应该是没问题的。怀着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孟女士给婚介公司汇去了399元钱,获得了征婚者的手机号码。
   交过钱后,对方的态度由热变冷,没几天就断了联系,于是孟女士又交了400元钱应征广告上的另一名军官,结果又掉进了苟某设计的圈套。孟女士并不知道,令他心仪的征婚男士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为了增加征婚广告的可信度,苟某专门雇佣了一批写手,包括某些在全国发行的刊物的主编。
   犯罪嫌疑人周某说,按照这个老总的意思来讲,征婚条件、征婚的人条件稍微高一点,然后征婚对象的条件稍微低一点,可能(应征者)的机遇,(选择性)相对会(多一点)。军人富商频被利用
   中日友好医院的心理医生李子勋曾经专门针对婚介诈骗现象,进行过心理学临床研究和调查。在谈到这个案子时,他认为犯罪嫌疑人充分掌握了受害人的心理特征。
   李子勋解释说,这些婚托这些骗子,他登的广告是针对35岁到40岁的这个人群。她们急于想有一个稳定的家,而那儿人(婚托)条件也不错,而需要的只是一个老实的人,一个会管家的人,或者是一个踏踏实实的比较忠诚的人就行了。对容貌、对长相、对工作、(对)金钱都没有要求,要求的就是这个女人嫁给我,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管家。那么这些妇女常常内心有一个善良的愿望,觉得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自己怎么样可以帮一个男人去奋斗,自己在家里面把后勤给他料理好,所以它(假婚介和婚托)就迎合了35岁到40岁一些妇女的心理。
   在这起黑婚介诈骗案中,被婚托运用最多的身份是军人和富商,但是婚托同时也承认,仅仅依靠受骗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不足以使她们放弃戒心。在苟某的行骗手段中,不可缺少的是有社会公信力的媒介广告。广告中竟有投诉电话
   除了在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以外,苟某还煞有介事地在广告里加入了投诉电话的内容,以消除应征者的最后戒心。
   苟某在刊登这些征婚广告的时候,也在那个期刊上公开公布了一个所谓的投诉电话,假如你对介绍不满意,你打进来投诉了,接投诉电话的也还是他自己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能够尽量地把一些有可能会激化的矛盾,消除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有关法律专家表示,在期刊上刊登此类广告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