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土中的“太岁”。
5月15日,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5月14日,身在美国的他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得知本报近
期报道了关于内蒙古先后发现两块疑似太岁的软物的事情,这让他十分兴奋。他正致力于太岁的研究,他将联系中国方面的专家,利用世界最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学技术为内蒙古的不明软物(在鉴定结果出来以前,本报继续称不明软物为太岁)鉴定身份。他希望记者为他提取一下太岁的样品。5月19日,记者重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家。
1年长了2.25公斤
在张永平家,记者见到了被他埋在土中的太岁。张永平说,1个月前,在把太岁埋在土中之前,他称了称太岁的重量:25.75公斤,比刚捡回来时重了2.25公斤。当时,为了给太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受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的启发,特地从太岁的发现地取回一编织袋原生土。他想,既然董兆麟教授说太岁发现地的土壤对太岁的研究有很大帮助,那就再让它回归到原来的环境。
有传闻称太岁会在土中行走,张永平担心太岁会不辞而别。为此,他特地留了个心眼儿,他把太岁放在盆中间,四周埋上原生土,把太岁的顶部暴露在外,这样便于每天能够看到它。
泡太岁的水能治病?
太岁藏起来后,张永平想把泡太岁的水倒掉,被弟弟阻止了,弟弟要把泡太岁的水拿回去喝,因为这水给弟弟带来了好处。原来,十几年前,弟弟在念书时落下头晕的毛病,走路还得一点点地挪,体力活也干不了。春节前,弟弟开始喝泡太岁的水,一天喝5公斤,一喝就是两个多月。现在,弟弟头晕的毛病好了。今年开春后,张永平惊奇地发现,弟弟竟然做起了泥水活。
当日19时,记者见到了这个一度被村里人认为是念书念傻了的人。面对记者,张永平的弟弟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喝泡太岁水的经历:“去年腊月的一天,我喝了一杯泡太岁的水,喝下去不久,我的头部舒服多了。第二天早上,我又喝了一杯烧开的泡太岁的水,谁知头晕的感觉没有了。接下来,我就坚持喝了两个月,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过年时,我舅舅来我家串门,他常年身上痛,每天都得吃去痛片,痛得厉害时,要吃四五片。听说我喝泡太岁的水身体变好了,他也试着喝了两杯,没想到第二天他身体的疼痛减轻了。前几天,我舅舅特地打发家人过来,把我喝剩下的泡太岁的水拿走了,他说他要当药喝。据他介绍,喝了几次泡太岁的水后,他干脆不用吃去痛片了。”
太岁被重新取出
因为邱声祥博士需要看能够更为详尽地反映太岁特征的照片,这样就必须得把太岁从土中取出。5月19日晚,蹲在埋在土中的太岁面前,张永平犯了难。他知道,要摆弄这个黏糊糊的东西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等把太岁从土中取出,张永平和妻子累出了一身汗。太岁摆在院子里进行拍照,很多邻居前来观看,鸡也过来凑热闹,想上前吃一口又怕生人,转悠着不离左右。
端详着被重新取出的太岁,张永平说,1个月不见它长高了,颜色变深了,特别是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颜色都变成了暗褐色,摸起来像一块风干了的带皮猪肉,硬而有弹性。埋在土中的部分比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软,而且两侧的颜色不一:一侧深,呈现黄绿色;一侧浅,呈现灰白色。
放在土里后分量轻了
取样时,拿着刀子的张永平迟迟下不了手,他不住地问记者:“咋割啊?”说句实在话,记者也不知道该咋割。太岁放在张永平家中1年了,除了精心安置它之外,他动也没舍得动它一下,更别说拿刀子割了。
在张永平小心翼翼的操作下,两小片黏而有韧性的东西被割了下来,总共不过0.1公斤。记者将这两小片东西精心收了起来。随后,张永平又称了一下太岁,23.5公斤,与刚捡回来时一样重。翻腾着被太岁弄得又湿又黏的一大堆泥土,张永平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比泡在水里时轻了呢?”张永平的弟弟见哥哥担心的样子,连忙安慰他:“不急,不急。土里的黏液不也是它分泌出来的吗?它肯定还在生长,只不过有些东西浸到土里去了。”
听起来,弟弟这话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太岁埋在土里的分量比放在水里的时候轻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回,再怎么存放它,是放在水里,还是放在土里?张永平犯了愁。
两周就能验明身份
连日来,邱声祥博士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赤峰市发现的两块太岁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除了用邮件和传真的方式和记者联系外,他还多次通过国际长途向记者询问有关事宜。5月20日,张永平家太岁取样完成之后,记者立刻与邱声祥博士取得了联系。他表示,需要先看一下太岁的最新照片,才能对其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因为他在美国,赤峰市农民王凤友家太岁的取样工作,也需要记者来完成。邱声祥博士目前与广州、北京方面的专家一直在合作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因此记者取回来的样品也不必寄往美国,只要寄往广州和北京的实验室即可。邱声祥说,收到样品两周后,就可以鉴定出太岁的真实身份。如果是太岁,还需要到美国继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文/本报记者
辛 一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