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程预算的时候,把拖欠农民工部分工资算入“计划范围”,称这样可以降低成本,还戏称此举为“拾土块砸土块”———这是一位包工头自揭行业内幕的谈话内容,很多“逻辑”都滑稽到令人倍感义愤。他还揭露了些什么?请随小孙来看《北京青年报》是怎么说的——— 近日,一
名山东籍的包工头在北京工地上向记者讲述了一些拖欠内幕。这位包工头透露,目前有些中小施工企业普遍流行“十一投入比”的行业潜规则,即资金只有100万元,就敢大包大揽地承接上千万元的工程。他形象地说:“施工企业是拿别人(农民工)的钱去挣钱,这叫‘拾土块砸土块’!”施工企业在做工程预算时,大都将拖欠工资列入“经营”,以降低成本。 这位包工头曾参与一家施工企业在山东承揽的工程,工程造价4000万元左右。当时企业雇用了某山区民工500多人,工程施工预算书上竟写明:按预期业主最终支付70%的工程款计算,民工工资支付比例按60%兑现。未开工就已做好了拖欠的打算,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明目张胆的作恶。 下面是他们支付民工工资的“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每月只给生活费,一般200元以下;第二步,工程进度超过80%后,如民工要求支付工资,即兑付小部分,糊弄着完工;第三步,完工后民工索要剩余工资,此时企业总原则即“能拖一天是一天”。完工了,大灰狼的面目就显露出来了,然后开始“捉迷藏”。年底时包工头带着巨款东躲西藏,农民工无钱回家的例子我们见的太多了吧。 可是你听听这位包工头说的,你还会有新发现———一些包工企业将拖欠工资当作“经营策略”不假,但根子还在于建设单位常常把拖欠工程款作为“投资策略”。这才是建筑行业劳资矛盾最突出的源头因素! 这位包工头表示,真诚盼望政府能规范行业竞争秩序。把清理民工欠薪的重点放在源头上,即清理工程款的拖欠,从三角债的第一环解扣。而我们跟这位包工头的愿望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