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华电青岛发电公司采用“绿色技术”回收粉煤灰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青钢创造了“四大闭路循环”、青啤二厂将循环利用融入生产的每个细节、青岛凤凰印染集思广益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青岛碱业改变生产工艺达到了废物的“零排放”、黄海橡胶采取措施节能降耗、青岛石化利用一套套环保
装置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在青岛,还有一批企业像上述这几家企业一样,率先叩开了“循环经济”的大门。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已成为青岛众多企业的共识。
市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自2002年我市在企业层面开展以推行清洁生产为主的“小循环”试点以来,一批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除本报最近开辟专栏报道的几家典型企业外,青啤一厂、青岛海王纸业、青啤四厂、青岛恒生源集团、青岛酒厂、青岛琅琊台酒厂、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青岛金合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华东葡萄酒厂、崂山玻璃公司、莱西万福集团等40多家大中型企业在环保部门的帮助下也有意识地尝试开展了循环经济,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企业在试点中,或是通过工艺革新设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或是通过技术改造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料,而更多的是借助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之机进行企业废水治理循环回用、工业废气治理的升级改造,以此来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据初步测算,这40多家企业通过开展循环经济,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十多亿元。
据介绍,目前青岛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热情非常高涨,尤其是本报的一组循环经济典型报道亮相后,青岛罐头食品厂、海晶化工、澳柯玛集团、丽晶大酒店等许多企业主动找到环保部门,要求把自己列入试点单位,跟环保部门合作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在环保市北分局和四方分局召开的循环经济座谈会上,许多大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要尽快尝试发展循环经济。
但是,青岛企业的“循环经济”之路才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市环保局人士认为,企业当务之急是要转变发展观念,拿出切实的发展举措,使发展“循环经济”从概念变为现实。下一步市环保部门还将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试点工作,初步想法是找出各行业的典型,发
挥示范带动作用。主要是以华电青岛发电公司为代表,将热电产业带起来;以青啤二厂为代表,把酿造业带起来;以海尔、澳柯玛、海信为代表,把整个家电行业带起来;以青岛港集团为代表,把交通运输行业带起来;以青岛石化、青岛碱业、黄海橡胶为代表,把化工行业带起来;以青钢集团、一汽青岛汽车厂为代表,把制造业带起来。另外,还要利用今年全市25家规模以上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机会,在这些企业推广循环经济。
“参与的企业越多,循环经济就越好推广,取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大。也唯有此,青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才会更为强劲、更为健康、更具可持续性。”市环保局人士如是说。(本报记者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