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继不久前贾平凹新作《秦腔》受到褒贬不一的评论后,近日,一名叫王圣强的杂文作家就2003年《贾平
凹的书法》一文入选中学教材,在人民网上发表《贾平凹的吹捧家们,别再糊弄人》等数篇文章。
一时间,有关于贾平凹书法的艺术价值,以及这篇文章该不该入选教材等话题不绝于耳。
赞成方:“作家书法”是稀有资源
一位擅写书法杂文的青年作家朱中原在5月7日的《美术报》撰写了《贾平凹书法入选中学教材是一种文化腐败?》对王圣强进行反驳。他指出“中国一直是一个文人大国,中国历史上的作家文人向来虽不以书法名世,即使是这样,也还出现了郭沫若、鲁迅、陈独秀、茅盾之类的大文人,他们的书法或许与专业的书家相比,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却是极有审美内涵的。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的著名作家,而且能精通书法,这实在是一种稀有资源。”
反对方:“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不妥
北京书协理事彭利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程大利认为,将《贾平凹的书法》编入教材非常不妥。他们认为,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书法,在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法度”,对书法家的要求很多。其中,一直伴随书法家创作始末的读帖、碑帖、临帖,就是一项伴随书法家创作始末的艰难作业。而作为作家、演艺人员等人来说,平常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来临帖研究。(孙玉洁)
贾平凹自评:
书法多少借助文学声名
“对于文章入编教材一事,我一点都不知道;有人就此引发争议,我也不晓得。”对此,贾平凹很平静。他说,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自己不会对此发表任何回应。
贾平凹从小就喜欢书画,迄今已经出版过五六本书画集。“我的书画产品是附带的,无为而为的,这犹如我去种麦子,获得了麦粒也获得了麦草。”
贾平凹坦言,自己习书作画纯乎一种取乐的方式,并不想做什么书法家或者画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最清楚不过,我的书法缺乏基本训练。它充其量属于顿悟式。我也明白,我的书法多少借助了我在文学上的声名,但我写字作画并不是为了取悦于别人,我是在造我心中的境,借境抒我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