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举办的“2005中国青岛周”的大幕已然徐徐落下。短短的一周时间里,青岛收获颇丰:
青韩企业共签订项目合作合同、协议和意向85个,总投资达6.83亿美元,协议外资4.97亿美元;与此同时,青岛此次派出的由500余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在汉城、釜山、大邱、仁川等韩国城市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推介活动
,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青岛旋风”。特别是2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一行赴韩国专程拜访了汉城市政府、高丽制钢、三星证券、三星SDI、GS精油、STX造船、大宇海洋造船,使“2005中国青岛周”在高潮中圆满落幕,并使得“青岛———最适合韩国人投资创业和生活居住的城市”这一概念在韩国得到广泛认同……
落幕时分,再次回望本次“青岛周”,我们发现,在项目签约、全面推介这些让人兴奋的表象之下,其实潜藏着一种更为深刻的变化———招商思路的转变。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招商思路的转变,使得本次“青岛周”变得不同寻常,使得本次“青岛周”值得一再品味。颠覆传统招商概念
其实,一开始的种种迹象就预示着“2005中国青岛周”将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招商之旅”。
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介绍,本次活动是我市迄今为止在国外组织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全方位交流和招商活动。市政府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夏耕等市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它从筹备之初,就突破了传统的“招商”概念,没有单纯的就招商谈招商,而是以全面推介“青岛———最适合韩国人投资创业和居住生活的城市”这一崭新的概念为切入点,精心设置内容架构。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经过前几年的招商实践,青岛深刻地意识到,以往传统的招商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现实,青岛招商模式需要大胆地创新、大胆地尝试。于是,在活动安排上,人们看到,与传统的经贸活动等量齐观的是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的交流活动首次被全面引入。
这种匠心独具的安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使得“青岛周”在韩国显得格外“出跳”、“出彩”。韩国茶山株式会社社长尹泳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际产业转移,韩国已成为中国引资的重点,现在每天在韩国招商的中国团队不下十几拨,但是,青岛这种全面推介的‘周’的概念是很吸引人的,而内容又很实在,一定会引起韩国人的兴趣。事实也印证了他的判断。在18日当晚的“青岛周”开幕晚会上,韩国政府、各大城市、各大商协会、企业界600余人出席了晚会,其中包括韩国中小企业厅厅长金成珍,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理事长金弘经,韩国总统政策咨询企划委员会委员康锦实,韩国国会议员李相庚、柳基洪等80多位韩国重量级人物。见惯了各国招商活动的酒店服务员,面对这种盛况觉得十分意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说“不可思议”。
同时,这种全新的安排,使得整个“青岛周”活动吸引了韩国媒体的关注热情。《朝鲜日报》、《中央日报》、韩国央视KBS、韩国有线电视台等对“青岛周”的整个进程,都进行了全景式的跟踪报道。
突破产业局限与全面颠覆传统招商概念、全面推介“青岛———最适合韩国人投资创业和居住生活的城市”这一核心概念相适应,此次“青岛周”主动突破了以往以制造业招商为主的产业局限,而是将视野延展至科技、环保、物流、教育、文化、体育、旅游、金融、法律等多个层面。
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的发展与服务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得好,生活、投资环境会得到相应改善,自然而然地会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发展也会带动服务业的跟进。
而现在,随着青岛制造业的勃兴,招商重点向服务业的延伸就显得十分迫切。参加此次“青岛周”的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栾少湖在这方面的感受就十分明显。他介绍,德衡事务所过去很少与韩资企业打交道,而现在为青岛的韩资企业办理法律业务的年收入达到了270多万元,占到全所收入的十分之一,专门办理涉韩业务的律师达到15人,而且这种需求还在迅速增加。他此次到韩国,拜访了汉城9大著名律师行,而其中有三家律师行当即就表达了在青岛设立代表机构的想法。
正是这种招商视野的主动放大,极大地丰富了此次招商的成果。物流层面,“青岛周”期间举行了“中韩物流研讨会”,青岛开发区规划中的一个100亩的物流园区,吸引了多家仁川物流企业的关注;环保层面,烟尘在线监测和固体废物处理两个项目完成了签约意向;金融层面,韩国第二大银行新韩银行也已正式决定在今年下半年在青岛设立分行;卫生层面,青岛与韩国在青建设国际医疗中心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
明确招商主体在全面放大招商概念和视野的同时,此次“青岛周”却又谨慎地缩小了“招商主体”的范围,政府自觉地充当一个“搭台者”,而将企真正推上了前台,让企业充当真正的招商主体———完全由企业根据自身经营需求和发展来选择合作对象及项目,由企业自主进行具体洽谈和签订项目合作合同、协议及意向,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由政府主导项目洽谈、企业被动服从的局面。这种转变从此次代表团人员的构成中就可以清晰地感到。据统计,此次青岛赴韩500余人的代表团中,有乡镇、学校、商协会、金融机构及各类企业共150余家、共310余人。而在达成的合作协议中,绝大多数都是企业间洽谈的结果。
崂山区此次组织了18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加“青岛周”,青岛企业与韩国企业经过充分交流、洽谈,达成26项初步合作意向,涉及到计算机、物流、移动传感技术等多个高新技术行业;市北区韩国城经过与韩方洽谈,签约了各投资2000万美元的韩国城韩国风情项目和杨家群商圈改造工程项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青岛周”青岛代表团中,还首次出现了红星化工、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青岛企业自发组成的招商团队。在中韩技术协作中心的帮助下,红星化工与韩国三一涂料达成合作意向,青岛光明环保也找到了自己的产品出口和技术合作伙伴。
本报记者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