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刚
不久前落幕的“汽洽会”,在搭建交易平台的同时,正在成为一次智慧的享宴。
面对国际汽车业的发展趋势,青岛与国内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精英进行的这次智慧碰撞,将有力地推动这座城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健康、快速前行
4月29日,为期3天的2005“汽洽会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外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落下帷幕。
作为我市举办的第二届汽车及零部件专业会议,本届“汽洽会”成果丰硕。据粗略统计,来自国内外的数百家企业通过“汽洽会”达成合作意向600多项,其中我市企业与外商达成合作意向近200项。
然而,假如仅仅把“汽洽会”看作专家学者坐而论道的讲坛,或者看作企业做成几笔交易的场所,都是对“汽洽会”的误读。正如我市在每届“汽洽会”上所提出的,举办此项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国内外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尽快提升青岛汽车工业水平,促进青岛汽车产业集群更快更好发展。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抓住经济持续增长、汽车需求猛增的有利时机,产业发展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国内汽车产量突破500万辆大关,位居世界第四。而与之相随相伴的,则是国内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日益成熟,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青岛作为一个与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最快城市相比仍有差距的城市,必须扬长避短,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规划与发展中作出体现足够智慧的理性选择,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在本届汽洽会首日举行的国际论坛上,国家商务部官员、国内汽车界权威人士、国外著名汽车制造公司专家分别就《WTO与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战略选择》等多个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当我们事后梳理上述人士的思想时会发现,演讲者立足全球和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状,针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表达了务实而前瞻的观点,对我市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国际化:必然趋势
随着今年我国汽车进口配额的取消、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以及服务贸易的开放,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也由此成为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在本届论坛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必须加快国际化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演讲者的普遍共识。
中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王琴华说,商务部曾依据《外贸法》的相关规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在中、美、日、德、韩5个国家中排名最后,分别是美国的41.7%、日本的42.4%、德国的47.3%和韩国的61.6%。由此看来,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任重道远。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必须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要扩大海外投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来说,国内与国际市场并重发展,是其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呼吁,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尽快进入汽车零部件国际采购体系。他指出,当今全球汽车工业出现了汽车整车厂的零部件厂相互独立、整车厂纷纷建立全球采购体系的新趋势。以福特、戴-克等世界大汽车制造商为代表,其零部件自制率呈不断降低趋势,除少数关键零部件以外,大部分配套产品都实行国际化采购。这一趋势导致的结果是,只有少数规模庞大、技术先进、能生产系统模块的零部件制造集团,才能向整车厂直接供货。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这次产业格局调整的机会,及早进入汽车零部件国际采购体系之中,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取市场份额。
我市制定的汽车工业10年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加快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可以说与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目前,我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达100余家,去年共生产中、重型载货车66000辆、改装车8600辆、客车400辆,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中重型载货车、改装车为中心,以汽车车桥、散热器、钢板弹簧、汽车传动轴、汽车内外饰件、汽车电子产品为重点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群。在国内市场上,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占得一席之地,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相对孱弱,为此,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必须加快国际化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份额。
新突破:从“零”开始
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汽车零部件价值已经占到50%以上。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战略格局上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投资力度弱等诸多问题,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而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自明年7月1日起,我国汽车零部件关税将降至10%。这些问题和压力,无疑是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巨大挑战,但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极其广阔的全球化市场,使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许多机遇。专家在论坛上指出,对那些致力于发展汽车工业的城市而言,要想实现新的突破,恰恰可以从“零”———零部件开始。
张小虞说,在国内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大潮流下,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实力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等多种合作形式兼收并蓄,使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我国有计划地扶持了一批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今,这些企业能够采取“等效替代”的方式,为多种车型配套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逐步形成生产规模。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还不具备与整车厂同步的开发能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总体发展水平。今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应适应汽车产品的高质量、大批量、个性化需求,积极参与整车产品的同步开发过程,全面掌握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要求。
除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还面临着相当大的外部压力。王琴华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迅猛,但与之相伴随的,是国外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越来越多。例如,国内汽车灯泡、汽车挡风玻璃、汽车轮胎和刹车鼓等商品的出口,近年来先后遭到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可以预见,今后围绕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出现的贸易摩擦,还将进一步增多,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和汽车零部件企业作出双向努力。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通过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企业趋利避害,增强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极端重视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不断增强竞争实力、创新基础和发展动力,尽快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我市经过近年来的加快发展,已经具备相当实力。记者从市经贸委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我市8吨、12吨支撑车桥占有25%的份额,9吨贯通桥及悬挂总成占有30%的份额;年产各种散热器100万只,并且有30%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去年轮胎产量达到2100万套,其中高附加值的子午线轮胎达到470万套;车用继电器、车速报警器、空调控制器等车用电子产品,可为十多万辆汽车配套。但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我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等等,对此,我市已制定有关政策,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
高科技:“自主”为王
在本届论坛上,德国曼恩商用车北京公司总裁BENGTHAMSTEN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及今后国际汽车及零部件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现代高科技的较量,是自主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角逐。可以佐证其观点的事实是,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现在都把主攻方向从实施精益生产、提高规模效益,转向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提升,同时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
在认同BENGTHAMSTEN观点的同时,张小虞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要想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极端重视发展自主技术,做大做强自有品牌。当前,国内不少企业为了获得短期利益,热衷于散件装车,不注重研发能力的培育和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这样做的后果是,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相对滞后,研发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所占比例不高,特别是乘用车中自有品牌比例很低,并且主要是中低档车型。为此,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要通过与国外合资合作等多种手段,千方百计引进技术,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许胜雄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汽车零部件中的电子产品将在汽车工业产品中成长最快。近年来,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电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排放控制及故障诊断等方面,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分量迅速加大,无疑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企业应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国际先进技术,尽快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特别是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主技术。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强化自主开发能力,我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重点企业的发展及重点产品给予资金扶持;积极推进人力资本国际化和市场化,吸引国内外汽车业高级人才聚集青岛;充分利用驻青院校,开设或扩大汽车及零部件专业,加快培养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鼓励企业引进技术、联合开发,发挥一汽研发中心青岛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优势。目前,我市正在筹建汽车工程学院、汽车零部件研发和检测中心,以进一步提高汽车产业研发水平,力争到2010年,在全市形成与国际接轨、具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各种汽车产品技术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