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价值约为20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的3%。究竟谁在中国消费奢侈品?世界两大奢侈品牌CEO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是25岁至30岁的中国年轻人。这个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很难成规模的年轻奢侈品消费群体正在中国快速成长。
年轻奢侈族调查
“月光族”占少
数
多是外企女白领
记者在国贸、燕莎、王府饭店等地的奢侈品牌专卖店调查时得知,几乎每家奢侈品牌店的销售人员都表示有“很年轻”的女孩和男孩来店中购物,以女性居多,其中一些人甚至已经成为了店中的固定客户。
一次消费5000元以内
“除了买小饰品和钱包,有些人也会买几千块钱的上衣或裤子,但这样的年轻人很少会买上万元的东西,一般消费都在5000元以内。”不少奢侈品牌店的销售小姐都表示,来购物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在外企工作,“感觉上从事商业的人比较多,因为经常能听到他们说要去见什么客户或什么老板。”
“在我们公司,用香奈儿的香水、登喜路的包都很普通,如果是有级别的,穿几千块一件的衣服更普通,像宝姿那样的衣服,对我们来说已经不算名牌了。如果你穿得普通,会感觉怪怪的。”在嘉里中心某外资企业上班的温小姐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公司里,大家都很重视自己服饰的品牌,“大家对品牌都很在行,如果被人发现用假名牌,是非常丢人的。”
“月光族”月欠上千元
听记者提起“月光族”,在中关村某外企工作的高小姐反感地说,在她的公司里,确实会有女孩因为买很贵的奢侈品牌把工资花光,“但都是家在北京、没什么经济负担的人。她们的钱花光了也可以向家里要,有个女孩今年都28岁了,每月还要向家里拿上千块钱才够花。不过像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4000元的裤子穿三年
而同为外企白领的魏小姐并不赞同“月光族”的说法:“我认识不少外企工作的人,也都很年轻,一个月挣七八千元,她们也用各种名牌,但都不会真的每月把钱花光。我有一条4000多的裤子,已经穿了3年了。而且我们一般两三个月才会买一套奢侈品牌的东西,不会把钱花光的。”
奢侈品老总专访
中国奢侈族比欧美小5岁
十年前,奢侈对北京人来说,多少有些贬义。燕莎刚建成时,绝大多数北京人除了咋舌,没想过要去消费。今天,当一部分北京女人洒上香奈儿的香水、穿上帕拉达的礼服时,当一部分北京男人身着笔挺登喜路西装、点燃大卫·杜夫香烟时,人们不得不承认,北京已走进了可以容纳甚至推崇奢侈的时代。但与国外的奢侈品市场不同,越来越多缺乏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却也在为各种奢侈品透支自己的薪水。
中国客户:两千元买把顶级裁纸刀
登喜路亚太区行政总裁德奕宁明显感到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不够成熟:“以登喜路为例,中国的消费最低年龄要比欧美及其他国家低5岁左右,大概可以划到25岁。分析其中原因,一是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市场,有年轻人成功的例子;二是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为了圆奢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我听过一些年轻人买不起几万块钱的服装,也要买几千元的钱包甚至两千元一把的裁纸刀来表现自己的品位,这有可能是虚荣心的作用。”
意大利顶级奢侈品牌ETRO总裁Gimmo
Etro也告诉记者,他研究中国市场已有12年了,发现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年龄层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岁左右的人都有。“在国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一般在30到40岁之间,他们已经是很成熟的消费群,而中国25岁到30岁的人也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一部分,而且这样的年轻客户现在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在服装设计上也开始加入适合年轻人的因素。”
目标客户:月薪两万元以上的成功者
那么在两位顶级品牌的CEO眼中,奢侈品原本定位的服务对象是什么样的人呢?对此,德奕宁说:“我们定位的典型客户,绝大部分是成功商人,他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穿戴的艺术和从中显示出的品位。他们从公文包到衣服、皮鞋都希望能显示出涵养和深度,喜欢通过穿戴奢侈品牌向世人展示他们的成功。”
而Gimmo
Etro则表示,在他的心目中,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的消费群,月薪至少在2万到3万元,“他们应该是真正可以买得起上万元服装的人,而不是花光所有钱来买一小件奢侈品牌的那种。当然,那也许是因为他们希望追求更有品位的生活,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年轻人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消费,购物时还是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条件,应该有计划。”
各方酷评
莫让奢侈消费变成虚荣消费
买奢侈品不应为炫耀
“现在的中国市场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金钱,另一个是文化。对中国人来说,财富的拥有是刚刚开始,如何使用这些财富,也是刚刚开始学习的东西。所以,消费文化是最重要的。在欧洲,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前提是有那部分可以支配的财富,很自然地去购买一些相对昂贵的成衣、晚礼服、饰品等等,而不会把它当成炫耀的资本。而在中国,人们如果花大量的钱购买一种物品,总会觉得它是一种投资。真正有经济实力的人用来投资的是一种生活品质,而不具备经济实力的人投资却是让自己拥有梦想中生活方式的感觉。”
——某公司总经理张东胜
消费前应先自问实力
“年轻人因为虚荣心去购物,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消费心态。我的孩子告诉我,在国外,年轻人在购物时,绝大多数都会先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一般不会去买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东西。比如一个人月薪2000英镑,他买的衣服可能只要几十英镑。他原来在家里花钱大手大脚,出国之后也学会省钱了。而且像奢侈品这种东西,买了第一件,很容易就会想再购买第二件。”
——留学生家长张女士
没实力的消费很危险
在中国,年轻人购物的奢侈倾向已经有了很长时间,但花几千元专门去购买奢侈品应该还是个新兴的现象,“如果年轻人在没有相应经济实力的时候,就去习惯使用奢侈品,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控制不了对奢侈品的欲望而手边的钱又不够,那就不只是个人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
晨报记者 张颖/文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