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中有个术语———收官,意指一盘棋下了很多步,进入关键阶段。现在距高考只有14天,情势与收官无二。历经十几年寒窗苦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两周考生如何把握方能胜出?在此,综合岛城多位名师的“金点子”,以指点迷津。 回顾基础,强化重点,查漏补缺
&n
bsp; 经过前面的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考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各学科概念、规律和方法,但由于近一段时间,主要是进行专项训练、综合检测,有些基础知识出现回生现象,表现在做题时常常出现一些基础性的错误,不能明辨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等。所以,青岛2中有多年送考经验的张爱华老师提醒考生,高考前系统地回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非常必要。 回顾基础要有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基础知识的弱点、难点。这就需要分析哪些是自己的弱点,哪些仍是难点;另一方面要针对高考命题的特点,明确高考中哪些知识点容易出选择题,哪些知识点容易出计算题,哪些知识点容易出实验题。例如高中物理热、光、原、波几部分知识在一轮复习中重视不够,在二轮复习中复习的很仓促,平时练习涉及较少,遗忘较多,这是学生的普遍弱点,而在高考中,这几部分又必定要出选择题,故在高考前,结合选择题专项训练,加强对这几部分知识的回顾。
在最后阶段,考生应该通过典型题例,对知识点查漏补缺。例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要点:1952年增加: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4分)
1960年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2分)
材料二: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2)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答案要点:“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4分)
材料三: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3)粮票退出人民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4分)
答案要点: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4分)
结合模拟训练,提高应试技巧
青岛2中邢洪明老师总结的解答高考物理题的六大要点同样适用所有考生。
1、认真审题。从题目提供的背景资料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根据关键词句找出重要条件后再做题。
2、重视解题的规范性。很多考生失分就是因为不会运用学科语言表达。所以一定要注意运用规范解题格式,用学科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路,叙述要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不犯低级错误。
3、减少学科思维转换中的干扰。现在的高考都有文综和理综,考生一定要在高考前通过多次文综、理综的模拟练习,摸索出符合自己习惯的答题顺序,确保在综合考试中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取得最高成绩。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并对试题适当取舍。通过文综、理综模拟训练,要注意体会各部分的答题时间,有些试题题量较大,不少同学不能答完全部试题,这就需要做适当取舍,一些难度较大,自己暂时不会的题目可以先放一放,确保后面会做的题目做完,最后有时间再攻克个别的难题。
5、考试时要专心致志地做每一个题。不要做着这个题,还想着另外的题,这样不仅降低了答题速度,还使失误增多。考试中也不要频繁地看时间,频繁地看时间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也会分散注意力,影响答题效率。
6、考试中要正确面对试题,遇到难题要沉着,往往沉着能降低“难”的程度;遇到容易题也不要轻视,轻视则失误率提高。如果遇到新材料、新题型,则要利用平日所学知识,分析题目,理清思路,冷静作答。一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可以答好;二要放平心态,因为不只自己,对于所有同学来说,题目都是陌生的。但不可轻易放弃。
调适心理
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衡量高考成败的标准,但是,考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考生的思想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紧张,诚惶诚恐,势必影响到知识水平的正常发挥。反之,良好的心理状态,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
青岛2中心理老师曾莉认为,适度的紧张是考试心理的最佳状态。怎么样判断各自的紧张是不是适度?那就得看现在的身体状况和学习的效率,如果现在学习效率很高,自我感觉很好,就说明你的心态是正常的。如果现在学不下去了,心理很烦躁,记不住了,特别是心神不宁,那就说明紧张过头,过度的紧张,就需要放松。
放松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最简单就是经常做一些深呼吸,这是缓解心慌气短过度紧张很简便易行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放松肌肉,人在紧张的时候全身的肌肉会发紧,所以具体方法是把肌肉先绷紧,然后再默念放松,连续做几遍。第三种方法是意象法,就是通过大脑里面去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想象自己过去经历过的最得意的事,这样人就会感觉全身陶醉;另外一种是想象美好的景色,比如宁静的田园风光,或者蓝天白云,自己也能够变得平静。另外也可以做点家务活,或者是听听音乐,看一会儿电视,和别人聊聊天,这也是转移注意力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只是治标,只是减轻症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靠增强自信心。增强自信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多看多想自己的优点、优势、长处,二是要多说积极的话,往好处想。心情好,学习效率就高,信心会越来越增强。有些考生在考试期间休息不好,这个也并不要紧。一定要相信,即使一晚没睡觉,第二天考试也不会受很多影响,因为人类大脑的潜力是很大的,连续十几个小时,二十几个小时不睡觉,照样可以工作,也就是说,不会因为前一夜没有睡好觉,就考不好试,这是不可能的。这里面最重要就是不要着急。另外,家长因素也很重要。“孩子马上就要参加升学考试,现在是冲刺的关键,要给他一点压力,督促、提醒他抓住最后的时刻。”这是不少家长共同的想法。教育专家却认为,越是临近考试,家长越要为孩子“减压”,因为越是平和的心态,越能使孩子考出好成绩。
饮食调节
为了给孩子疲惫的大脑补充营养,很多家长今天“烧鸡烤鸭”,明天“肥鱼大虾”,有些家长还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就买来各种保健品让其服用。其实,那些看似营养丰富的大鱼大肉,过多食用反会抑制考生大脑活力,产生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因为肉类食物多含酸性物质,考生食用过多,会破坏体内酸碱失衡,导致酸性物质过多,使大脑活力降低、记忆力减退、身体疲乏。
青岛大学营养研究所的专家认为考生的膳食安排要本着全面、适量与均衡的原则,注意粮食、水果蔬菜和肉蛋奶三大类食物的科学搭配。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氧化后产生能量,供大脑使用。考生应保证每天粮食摄入量300克至500克。不要只吃大米白面,还应多吃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粗杂粮。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使思维更加敏锐、头脑更加清晰。考生每天应摄入400克至500克蔬菜(尤其是新鲜、时令绿叶蔬菜),100克至200克水果。肉、蛋、奶、豆,是补充优质蛋白的首选食物,保证考生有充沛的精力和耐力来应对体力和脑力的巨大消耗。考生每天应喝半斤牛奶,吃1个鸡蛋、100克至150克精瘦肉、50克豆及豆制品。
注重细节
在考前除了要作知识、精神、体力等准备外,还要注重细节,作好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就是在考前仔细检查,准备好考试用的文化用品和诸如手帕、眼镜、手纸、有关药品、适量现金等,尤其是千万不要忘带准考证。这些物品可以放在一个包袋中,每次出发前检查,中途手不离包,不让小事误了大事。所谓技术准备也就是考前可以到试区考场实地考察一次,在什么地方乘什么车,中途要多少时间,考区的休息、饮水处和厕所在哪里,都要心中有数。走出考场后考生多会有些遗憾,但是最好不用互相对题。
注意考试细节,防止不必要的失分:在高考阅卷时,选择题由机器评阅,因此答题卡一定要准确、及时填涂;主观题部分的给分是“踩点给分”,只有确实答到了点上,才能得分,但是,当遇到了不能准确把握的题目时,可以采取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的知识点罗列上去的办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另外,考生还要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考生也必须注意卷面的整洁,让阅卷老师有一个愉悦的心态,并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得分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本报记者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