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9月,一艘法国客轮从上海起航,开赴法国马赛。船上,有两位正值盛年的男子,准备经法国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分别是37岁的孙炳文和36岁的朱德。 孙炳文,四川南溪人,1885年生。1908年考入京师大学堂。不久,孙炳文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想,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失败后,孙炳文受到袁世凯的追捕,回到四川老家。1917年,经人介绍,孙炳文结识了时为滇军将领的朱德,救国救民的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莫逆之交。孙炳文和朱德反复讨论了国内政治形势,最后决定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考察学习。1922年10月,孙炳文和朱德在德国柏林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大革命高潮。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急需大批的革命骨干力量,中共中央号召旅欧党员回国参加革命。孙炳文于同年秋回国,先到北京,年底到革命的中心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和广东大学教授。1926年6月,孙炳文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同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他任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1927年春,蒋介石加紧反共步伐,阴谋发动反革命政变,孙炳文在黄埔军校的演讲中予以坚决揭露。4月16日,孙炳文在取道上海前往武汉时,由于叛徒的告密,被敌人逮捕。敌人对孙炳文诱以高官厚禄,遭他严正拒绝。4月20日,孙炳文在龙华被敌人杀害。时年42岁。 孙炳文遇难后,朱德闻讯十分悲痛。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期间,朱德撰文纪念孙炳文,称赞他是“革命意志坚强”的“无产阶级的战士”。(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