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胶州市积极扶持多种协会组织成长壮大,探索和建立了一批上接市场,下联农户,对外参与竞争,对内提供服务的农业协会组织,找到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据统计
,胶州市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共有99个,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备案的协会33个,大致可分为四个种类,以洋河镇奶农协会为代表的“能人牵头型”,以张应镇臧家庄蔬菜协会为代表的“支部+协会型”,以胶西镇无公害蔬菜协会为代表的“营销大户带动型”,以营海镇胶州养猪协会为代表的“养殖大户带动组织型”。目前,协会涉及全市18个镇(处)137个村,成员2.5万个,带动农户6.8万户,注册资金1280万元,从业人员946人,代销农产品17.4万吨,代购农用生产资料3.3万吨,培训成员4.7万人次,成员人均增收7080元。 全程服务到“家门”
今年春节期间,洋河镇奶农协会接到养殖户奶牛发病的电话,技术人员在10分钟内赶到农户家,经确诊奶牛需做肿瘤切除手术,一干就是5个小时,直到深夜还没来得及吃晚饭,最终使奶牛转危为安。这是洋河镇奶农协会成立的“奶牛110”一次极为普通的“出勤”。1997年在一专多能的能人葛玉钦的带动下,洋河镇奶农协会从成立开始,即为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技术、资金、物资、销售等多方面优质服务,受到广大奶农的欢迎。
开通畜牧服务热线,建立了兽医疫病服务站,配有化验室、门诊室、药房,配备了1台汽车,3台摩托车,为畜牧业户提供防疫服务。现已受理求助电话4000多个,出诊1000多次,解决疑难病30多例。为解决奶牛品种引进难题,建立奶牛配种服务中心,引进了荷兰黑白花奶牛良种,利用冷冻精液为500多头奶牛实施了人工授精。多次与哈尔滨奶牛新品种繁育基地联系,建立了业务关系,由该基地负责把良种奶牛运到当地,由养殖户选定后再付款,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协会根据养殖需要,建立了培训中心,聘请有关专家及畜牧技术人员定期举行培训班,近年来,他们还聘请了欧盟农村合作组织专家汉斯、荷兰奶牛专家温克、英国畜牧专家普里查得等多位“洋专家”来洋河镇为奶农现场授课,解答疑难问题。为解决鲜奶收购问题,他们两次投资建成储量8吨的鲜奶收购站,与青岛市奶业公司和青岛妙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长期供奶合同,发展订单奶。此外,协会还针对7、8月份是青岛地区奶源过剩、上海地区的奶源紧缺的情况,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签订了鲜奶收购协议,进一步扩大了鲜奶销售渠道。
万亩“地蛋”变“金蛋”
春播时节,胶西镇宋戈庄村任福新又种下了10亩春土豆,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种下地蛋(土豆)就等于种下金蛋!有蔬菜协会帮我们联系订单,我们一点不愁卖。”
任福新所指的协会就是省级农业协会———胶西镇无公害蔬菜协会,充分发挥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找、建、扩、促”,会员广泛吸收包括从事蔬菜加工的企业、经销服务中介公司、种植大户、运销大户、科技带头人、重点村庄负责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户等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共51人(家、户)。他们积极畅通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和协会发展开拓了广阔天地,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形成了“生产有技术、经销有网络、加工有资源”规范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农业协作组织。
农产品市场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扩大胶西镇马铃薯的种植规模,畅通马铃薯的销售渠道,1999年,该协会的12位原始会员按照“产地、销地、集散地”的原则,以深圳市布集农产品交易市场为模本,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600万元,筹建了占地4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苑戈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筹资配备了交易量、价格等信息采集与发布设施,建立了与国内同类市场的互通网络,健全了信息集散和指导产销功能,完善了市场内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硬化道路3000平方米,投资兴建了酒店、旅馆、浴池等服务场所,为购销客商就近提供饮食、住宿、娱乐一条龙服务。目前这一市场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马铃薯集散中心,实现日销售外运马铃薯达1000吨以上,日交易额在60万元左右。
“手把手”种出合格菜
以前臧家庄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村党支部经多方考察决定利用优越适宜的地理条件种植高产、优质蔬菜,“支部+协会”的蔬菜协会应运而生。
协会成立后,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青岛亚是加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生产收购合同,以订单蔬菜保证和促进农民的生产与收入。协会按照公司的要求划定了专门的区域,组织菜农生产。为严格保证蔬菜品质,蔬菜基地所用的种子、农药等都是由协会按公司的要求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对影响蔬菜质量的关键点,如施用农药的品名、剂量、方式等,也由协会组织实施,并对生产过程、用药用肥、用药间隔等,全部记录在案,以便实行质量和责任追溯。同时协会还请来公司的技术人员,吃住在村委会,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对基地蔬菜跟踪检测。同时,党支部要求党员干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帮助和督促农民按照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行蔬菜生产。经过党支部与农技协会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臧家庄的蔬菜生产走上了正轨,标准化程度完全达到了外商的要求,2004年,集体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
在臧家庄蔬菜协会的带动下,张应镇新规划了万亩绿色蔬菜基地,2004年,基地蔬菜总收入600多万元。梁学勇赵法文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