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系列化的脱贫援助体系、个性化的义工服务体系”五大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同时,他们注重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解群众生活之忧。实施“洁净楼院”工程,投资250万元整治居民楼院30余个;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建立社区便民购物
点,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在社区发展小超市、便利店,解决社区低收入人群购物问题。 暖民心,感情在一线融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区级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个街道、一个大企业、一个居委会和一个学校,结对援助1-2个贫困户,定期到联系点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问题。建立机关部门与社区结对包点、干部下社区蹲点制度,机关干部定期走进社区,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同时,深化社区义工、文明巡访等城市精神践行活动,构建“一刻钟阳光读书圈”,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顺民意,活力在一线凝聚。积极探索“小政府、大社会、服务型”街道管理模式,建立起全国第一家由政府主导、社区单位代表和社区自治组织代表参与的公共事务管理组织———江苏路公共服务委员会,为逐步形成治理结构多元化、社区服务社会化、民主自治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了条件。在基层工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指导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切实减轻居委会工作负担,凡是属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完善考核监督体制,增加群众评估比重,将为群众办实事列入办事处领导年终述职、绩效考核内容,将群众对办事处的评估比重提高到30%,引导办事处将工作重心转向为居民服务。此外,该区还加大了对基层基础建设的投入,81个社区全部实现了办公和服务设施规范化。(姜慧丽史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