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余彭年的酒店里挂着这样一幅字:“宁可我助天下人,不愿天下人助我”。 |
   他坐拥30亿资产,却称视金钱如无物;他曾捐赠数亿让几千人重见光明,得到的却不仅仅是赞誉
;他子孙满堂,却要将30亿财产全数捐给社会。他的孙子曾说:“不理解爷爷为什么这么做,这些钱为什么不给我们?”    他是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他叫余彭年。他在中国内地慈善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也是最年长的一位,香港《文汇报》甚至把他誉为中国的“诺贝尔”。他的贡献助5000患者重见光明
   余彭年:“我要用五亿元分五年时间,免费治疗15万到20万白内障患者。”
   2004年底开始,在湖南湘潭市的一条普通街道,当地的居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广播:“湖南的父老乡亲,恢复光明不要钱,赶快去找彭立珊(余彭年早年的名字)。”这段广播声从此改变了一个17岁孩子的命运。
   刘洋,今年17岁,从一生下来,他看到的就是一片朦胧的世界———因先天性白内障导致视力几乎为零。而让刘洋妈妈感到无奈的是,一个白内障手术的费用高达4000元,对一个靠种地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2004年12月,就在刘洋听到广播的几天后,他被接到了长沙湘雅二院进行了白内障手术。
   2003年11月24日,余彭年向外界承诺,要为西藏、内蒙古、甘肃、湖南等九个省、自治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治疗。截至目前,彭年光明行动医疗队行程80万公里让湖南、西藏、甘肃、内蒙古四省自治区5000多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他的亲历体会过白内障的痛苦
   余彭年:“我本身也得过白内障,我亲身体会过白内障患者的痛苦。”
   余彭年告诉记者,三年前他也患上了白内障,当时看着报纸上的字一点一点地变模糊,到了后来,连人走到跟前都看不清,这种无助的感觉让他至今难忘。余彭年说,失去光明是非常难过的,眼睛比任何一个器官都重要,没有眼睛的痛苦一言难尽。
   在交谈中,余彭年不时还会用手揉揉眼睛,这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动作,也许因为这个,让他时常会想到那些还在被白内障困扰却又无钱医治的人们。余彭年说:“我决定帮助这些白内障病人,而且全部免费,还是全国性的、长久性的,包括他们看病来往的交通费用、住宿费、检查费以及买保险。为什么保险也买,确保发生意外时使病人有更好的保障,无后顾之忧。”
   他的壮举去世后捐献全部财产
   余彭年:“我想做个好人,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评论,我不理他,我要继续去做。”
   余彭年是深圳彭年集团的董事长,据称资产已超过30亿元,在深圳,余彭年有一家彭年酒店,耗资20多亿港币,是余彭年最大的产业,当初为了独资建成这个五星级酒店,余彭年收缩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投资。余彭年宣称“去世后将捐献全部财产”。在他的酒店里挂着这样一幅字“宁可我助天下人,不愿天下人助我”。
   2002年,余彭年向深圳市人大提出财产捐赠申请,想以立法的形式,切实保证他百年后“四不准”的承诺能得以落实:“彭年酒店将来的利润所得全部用于慈善事业,这等于是一只母鸡,鸡仔是专做好事的,但一定要保留这只母鸡。所以我这个房子是不能变卖、不能抵押、不做任何其他用处,这是长期性的、永久性的。”
   他还成立了善款管理委员会,委员由深圳前市委书记厉有为、香港地产大亨李兆基等组成,监督他身后的善款使用。他的儿子也是委员,有监督权,但没有继承权。
   他的观念遗产不留给任何亲属
   余彭年:“不要多留钱给后辈,如果他没有办法留钱也是害了他。”
   据称他家产高达30亿元,但他儿子迄今只是酒店普通职员,孙子一个月薪水5000多元。2002年6月余彭年在财产捐赠意愿申请中专门注明,自己的财产永远不作为遗产由任何亲属继承。
   对于他的做法,他的家人坦言,一开始谁都想不通。余彭年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他没有让儿孙们介入彭年大酒店的管理工作,只让他们在酒店的基层做小职员。“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要是没有能力,大厦的基业会被败掉。”
   彭志兵现在的职务是彭年酒店的采购部经理,尽管在余彭年的产业中,子孙们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面对30多亿的家产,他们却没有继承权。对于这一点,他们很无奈,因为他们知道,老爷子认定的事情,要改变是不可能的。
   他的生活三餐都是简单的素菜
   食堂墙上有余彭年的亲笔字:“反对浪费、宁可多盛一次。”
   在彭年酒店,员工私底下都称他为老爷子。员工:“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工作,所以我们都不觉得他是一个很大的老板,他像自己的爷爷一样。”
   在彭年酒店的职工食堂,尽管有着专门的座位,但是余彭年一天三餐都是简单的素菜和汤,食堂的墙上,有他的亲笔字:反对浪费、宁可多盛一次。而在孙子彭志兵看来,老爷子的穿着有时候甚至有些寒酸。
   彭志兵:“来来去去就是一套西装,袖口上几个补丁,衣柜里还有20多年前的一件短袖。”让孙子彭志兵更加担心的是,83岁的老爷子每天还在超负荷地工作。
   彭志兵:“他的工作要从早上七点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酒店事情多时,他要工作到四点多。”据央视、《南方周末》编辑整理■相关链接
   
余彭年简历
   从黄包车夫到亿万富翁
   余彭年,原名彭立珊,1922年出生于湖南涟源蓝田镇。在很多人眼中,余彭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早年在上海拉过黄包车、摆过地摊,经历坎坷。
   刚到香港时,工作十分难找,当时余彭年一个月收入80港元,住的床位每月10港元,每顿饭是馒头就开水。由于生性刚强,“洗厕所都要洗得最干净”,“每天晚上要花一毫钱买两份当天剩下的报纸看,寻找机会”。
   外界对于余彭年的发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传得最盛的就是,余彭年当时花100万廉价购买了李小龙的房子,而后香港房价的逐年大涨,这个房子一下子升值到7000万,余彭年也因此一夜暴富。
   虽然,余彭年没有直接否认那段发家传奇,但从他的讲述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那段经历并不是一夜暴富的传奇,而是一段充满了血汗的个人创业史。
   
在余彭年的酒店里挂着这样一幅字:“宁可我助天下人,不愿天下人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