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环球科考月度追踪报道(1) “大洋一号”的三个精彩瞬间
在历时30多天、航行5000海里之后,正在太平洋上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目前已经
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科考任务。
从“大洋一号”传回的消息中记者获知,在第一阶段环球科考中,科研人员成功获得了近7000公里的走航测量资料和1200多公斤的岩石样品,并开始对所采集的样品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在第一航段,由于受北部副热带高压边缘和南部低压气旋的共同影响,作业海区较长时间维持着6级至7级的东北风,涌浪达2.5米至3.5米,为定点调查取样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争取时间,科考队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作业海区,更换作业项目,并利用漂泊时间对机械和调查设备进行全面维护。
陆会胜船长告诉记者,第一阶段的科考进程基本按照计划进度,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中,投放漂流瓶、举办“开放日”活动等成为值得回忆的精彩瞬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待“大洋一号”的路还很长,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科研调查进展顺利
4月2日,随着一声船笛长鸣,满载着希望的“大洋一号”缓缓驶离青岛八大峡旅游码头,开始踏上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的梦想之旅。
当天下午,航次临时党委书记、船政委张宝明在船上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首席科学家王春生就本航次前期考察工作的计划、实验室的布局、调查设备的调试与管理等提出了设想和要求。陆会胜船长从船舶安全、船舶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调查设备操作规程、船舶日常管理提出了不少意见。
“大洋一号”船于北京时间4月10日按时到达西北太平洋调查区,首先进行了CTD绞车、地质绞车、铠装缆绞车和深海摄像/照相系统等设备的深水试验,这标志着本航次调查序幕正式拉开。
刚到调查区的前几天海况较好,工作进展较顺利,而首次获取样品是在4月12日。据船员介绍,大洋海水较深,透明度达30多米,海面已经变成了墨蓝色。在第三个作业点,科考人员用浅钻取到了第一块结壳样品,并于当天连续取得了三个站位的样品,至15日晚已完成了多个取样任务。目前,“大洋一号”正根据天气情况和海区状况对科考计划进行调整,最近主要进行深海底层拖网和深海摄像+照相等对船舶稳定要求相对不高的调查项目的作业。
投放漂流瓶
北京时间4月7日上午10:00,喇叭里传出船长的声音:“前甲板将举行漂流瓶投放仪式,请全体不当值的科学家和船员参加。”大家闻讯后,赶紧穿上工作服、换上工作鞋来到前甲板,有说有笑地等待着首只漂流瓶的投放。11时,政委张宝明双手端着一只写有“太平洋”字样的箱子,一只漂流瓶静静地躺在箱底。此时,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深蓝的洋面上荡开粼粼波光。船员们又搬来两只大花篮,现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大洋一号船投放首只漂流瓶仪式现在开始”。船长大声讲道:“在青岛启航时,我曾对孩子们说过,一定把他们亲手制作的漂流瓶投放到三大洋,让这些美好的祝愿漂洋过海,漂到不同的地方,送到不同人的手中。”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船长来到左舷,高举漂流瓶摆了个漂亮的姿势,然后奋力一掷,欢呼声在甲板上响起。美丽的漂流瓶载着青岛小学生的心愿,静静地漂向后方。
“开放日”圆满成功
5月2日下午,“大洋一号”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首都波纳佩州举行了本次航行中的首次“开放日”活动,当地官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共约50人怀着兴奋的心情依次登船参观。参观者来到驾驶室、生活区、展览区、实验区等部位,无不为中国拥有如此先进的考查船和领先的调查成果而感到叹服,外国友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连声说:“Hownice!”不少华人感慨地说:“这是我们见到的最好的考察船,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这次靠泊波纳佩,也是“大洋一号”首次停泊外港进行补给。为了更好地宣传青岛,船上展区还在醒目位置展示了青岛风光图片以及介绍“青岛-帆船之都”的中英文资料,陆会胜船长代表“大洋一号”向客人赠送了纪念品和部分宣传品。“大洋一号”首次“开放日”取得圆满成功。
本报记者张子倩通讯员秦平洪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