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我市的许多建设工地上处处可见民工们熟悉的身影。傅学军摄 |
最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管局分别为来青务工的农民兄弟,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务工指南》和《建筑工人手册》。这两本手册从如何找工作、求职注意事项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哪些免费就业服务,样样齐全。别看手册小,记者发现,里面的内容对农民工来说可是相当实用,可以让来青岛打工的农民兄弟的进城之旅,由羊肠路变成阳关道。
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铺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定》(青发[2004]5号)文件及一系列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和优化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政策文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
自2001年11月份,根据中央、省有关精神,我市停止向用人单位收取外来劳动力管理费和富余职工安置基金,取消了限制农民工就业的收费项目。从2002年3月份起,我市又取消了农民工总量调控、分类管理的限制措施;2003年1月份,取消了对用人单位招收使用农民工的审批制度,用人单位可根据自身需求直接通过劳动力市场招收农民工。2004年6月份,我市外来人员职业介绍中心又取消了外来务工人员求职服务费(共25元,其中求职登记费5元、信息咨询费10元、就业前培训和材料费10元),来青务工的农民持本人身份证即可在该中心求职,并可享受免费服务。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工作,2004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人员编写了《务工指南》一书,由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免费对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指导,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择业知识等必备知识,增强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2月1日,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共为农民工清欠工资2240万元。2004年以来,补签劳动合同23.7万人次。2004年以来,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免费组织举办了400多场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有12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招聘,成交近4.5万人。2004年,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5.7万人,其中,向本市二三产业转移9万人;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2005年,市财政拿出950万元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本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今年计划组织3.7万农村劳动力参加政府补贴培训。
《务工指南》:
教你快速融入青岛
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低文化低技能和对城市的陌生,已经成为一些农民进城务工的障碍。
为了帮助农民工更快地在青岛立足并有所发展,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结合我市实际,组织编写了这本《务工指南》,供农民工使用。《务工指南》着重介绍了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基本常识,内容分为:准备篇、学习篇、求职篇、工作篇、维权篇、生活篇、文明篇、创业篇等,其中包含了179个农民工进城经常遇到的问题及问题的解答;《劳动法》、《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等5个相关法规、条例。由我市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免费对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指导,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择业知识等必备知识,增强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作为《务工指南》的一位编者,青岛市职业技术培训研究室副主任单连高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不少农民工择业经验越来越丰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还有许多农民工缺乏择业经验,仍然是“进得城市来,两眼一抹黑”,一不留神就会陷入“黑中介”、“黑包工”的圈套。许多用工单位不与农民工签合同,以致农民工在权益受损寻求法律援助时,缺少证据支持,给维权增加了难度。希望通过《务工指南》能给农民工带来一些指导,让他们知道遇到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办。
据悉,《务工指南》首批印制了3万册,从春节期间开始免费发放,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发放完毕,目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正在计划第二次的印制和发放。
《建筑工人手册》:
打工、出行、讨要工资不再愁
在今年的3月份,我市一些建筑业的农民工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本印制精良、语言温馨的《建筑工人手册》。
在今年正月初六、初七到车站、码头发送2万份《致农民工朋友一封信》的基础上,市建管局精心编印了《建筑工人手册》。手册重点介绍了建筑工人从业须知、维权须知,指导农民工如何找工作,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介绍了青岛概况、建筑工人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日常行为规范,使农民工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创造融入美丽青岛怀抱的条件;手册还介绍了常用安全常识、常用安全标志、高位培训、城市交通图、公交线路图、列车车次指南等知识,使其成为农民工安全、培训的好助手,交往、出行的好参谋;并提供了400多家拥有资质证书的企业名单和联系电话,同时提醒农民工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为农民工兄弟打工、追要欠款提供了途径和指南。一位来自南通的农民工朋友告诉记者:“太好了,手册拿到手、打工、出行、讨要工资都不用愁了!”
据了解,市建管局第一批印制的5万册《建筑工人手册》已经在市内发送,下一步计划再印制15万册争取使在青岛建筑业打工的农名工人手一份。市建管局副局长孙宗贤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市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有20多万人,希望这本手册能够为他们尽快融入青岛提供方便。
一本手册一份真情
记者感言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农村,但却生活在城市;他们生活在城市,却不被看作“城里人”;他们用双手打造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和金碧辉煌,而自己却住在低矮的临时“建筑物”中;他们建造了城市却对城市了解很少或者一无所知。
现在,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一股潮流,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他们与城市生活已经息息相关.关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务工中的问题,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已经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
就是这样一本小小的手册,却包含着农民工想了解的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农民工快速地了解自己所工作的城市,让这个城市在他们的眼里不再陌生。这些部门想到了,也做到了。仅仅是一个细节,仅仅是对一些问题的解答。农民工想到的,会想到的,想不到的……都被融会在这小册子里了。他们真正做到了,急农民工之所急,想农民工之所想,把服务农民工的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有实效。
相关链接
为什么说不能盲目进城务工?
盲目进城去寻找工作,至少有以下几个不良后果:
1、很难找到工作。大量的农民盲目涌入大城市,用“碰碰运气”的办法找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2、浪费自身的钱财。盲目进城务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带来自己经济上的损失,车费和办理证件的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更何况在没找到工作之前的伙食费、住宿费等等,加起来可能就是几年的田间收入了。
3、容易上当受骗。有些不法分子经常利用农民工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进行诈骗、拐卖、勒索等犯罪活动,使盲目进城的农民蒙受损失。
城镇不是弯腰就能拾到黄金的地方,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进城务工之前一定做好必要的准备,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技能方面的准备,也包括办理各种各样的证明材料和证件。
如何办理《暂住证》?
到达务工地以后,应该向管辖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及时申请办理暂住证。在办理《暂住证》时,应提交以下证件或证明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证。2、育龄妇女应提交《流动人口婚育证明》。3、1寸免冠照片三张。
使用《暂住证》要注意以下事项:
1、《暂住证》具备有效期,居住超过有效期,应提前1周换领;2、《暂住证》需随身携带,以便查验;3、《暂住证》禁止转让、转借、涂改或伪造,违者依法处罚;4、如要离开务工城镇,在办理注销登记的同时,交回《暂住证》。
找工作有什么技巧?
找工作同做事情一样,也有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所谓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一定得知道自己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不能做的工作却偏要做,结果必然遇到挫折。
2、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能给你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失败教训,使你少走弯路,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你可以借鉴的。
3、自我推荐。在了解自己和了解工作的基础上,就开始求职了。求职就是寻找和得到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获得用人的信息、争取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找工作就向推销商品一样,要让顾客买你的产品,你必须告诉对方,你的商品有何特点,价格怎样公道。同样,找工作时也围绕着“我是做好这份工作的最合适的人选”这样一个中心来展开。学会推销自己,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录用。本报记者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