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袭厦门路上水坑让骑车人栽跟头记者“守株待兔”拍照引发网民热议路人挨摔记者抓拍遭骂 昨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高达200多条,网民争论的焦点,在
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 网友:批评之声大于赞扬
这组照片记录了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陷一水坑摔倒的情景。对此,很多网民认为记者没有提醒路人有坑,而是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责:“照片拍得倒是精彩,可拍照的人太缺德。明知有坑不设路障,却满怀信心地等着人栽跟头”,“记者肯定知道会出事,就在一边看着,鄙视”。
但也有赞扬这位记者职业道德,如,“记者本来就是以旁观者身份存在才是专业的,如果其介入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专业称职的记者了。”也有个别网友认为,“摔跤者真可怜,厦门市有关部门应该负责”。
记者:对网上指责深感委屈
面对指责,摄影记者柳涛觉得委屈。他说:“摄影记者这个职业有时候的确很残酷。当时狂风暴雨,我在那里坚持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等到那个场面。如果没等到,我根本不能用照片说明那里有个水坑。拍不到那个坑,有关单位或许不够重视,今天就不会填补那个坑,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可能在雨中摔跤。”柳涛还告诉记者:“我拍完这组照片后,还在附近的施工处拿了一块牌子摆在那里,提醒路人。我刚去看了,那个坑被填平了,但不够牢固,再来一场大雨,可能还会形成水坑。”
学者:新闻事件平衡点难掌握
传达新闻信息的责任让记者柳涛做了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但他遭到了“缺少公德心”的指责。关键时刻,记者传达新闻的义务和公德心应如何取舍?有没有较好的平衡点?
从事新闻职业道德及伦理研究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认为两者很难取舍。
“因为公众对正常发生的事情一般不太感兴趣。如果只拍一个坑,很难让大家觉得这个地方很危险,要引起公众的阅读欲和重视程度,就需要一些冲击力强的照片。冲击力强的照片怎么得来?首先不能摆拍,但等待新闻事件发生又损坏了公众心目中记者的职业形象,平衡点很难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