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小升初”实施电脑派位是从1998年开始的。从那时起,小学生升初中不再有升学考试,而是就近入学。最初,多数学校还是依据这一原则招生的,但由于各学校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家长们都希望能给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学校也就通过办各种培训班变相考试的方法来挑选优质生源。就这么一来二去,九年制义务教
育中就出现了“市场机制”这么一块,“奥数旋风”也就愈刮愈猛。
对目前采取的“小升初”电脑派位方案,教育界和社会上一直争议颇多。但怎样的方案才是科学合理的,北京市教育部门正在探索。北京市宣武区今年制定了“6-3-1”的政策,即综合素质评价占总成绩的60%,毕业考试成绩占30%,特长占10%。这种政策的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处长乔树平对记者说,资源和需求的矛盾是“小升初”的主要矛盾。教委今年将出台新的中小学办学硬件条件标准,使北京市中小学在今后4年实现教学设施、信息技术设备、图书资料、实验设施、音体美器材方面达标,力争使普通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教育资源只有走向均衡,不断缩小名校和普通校之间的差距,才能解决家长和孩子负担重的问题。”北京教育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说。
新闻分析:奥数缘何这么“火”
新华社记者 刘丹
很长一段时间,“奥数”被人为地贴上了诱人“标签”,全国上下中小学校、家长、学生对“奥数”的追崇趋之若鹜。为了给学生“减负”,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以不同方式“封杀”各类奥数学校,然而即使这样,也未能撼动奥数的火爆之势。究其原因是:奥数“培优”背后存在种种“变异”。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研究所副所长杨小微坦言:奥数竞赛在本质上和物理、化学、计算机竞赛等各种竞赛并无二致,如果说奥数有问题,就在于它挂上了太多“功利”符号,成了家长学生择校的“敲门砖”。奥数是怎样和升学择校挂钩的呢?杨小微说,自从小学升学考试取消后,许多中学入学不进行单独的入学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学和“电脑派位”方式。不少初中名校在选拔新生时虽不考试,但为了招揽更多优质生源,就将奥数水平作为招生的重要标准,甚至有些学校在招生宣传中明称,学生的奥数成绩能获得竞赛名次,学生一分钱赞助也不用缴就能入校。杨小微说,在这样的升学政策导向下,一心想择校的家长就义无反顾地要把孩子往奥校塞。尤其是家境不好的学生,如果奥赛成绩优秀可以不用交赞助费直接进入重点中学实验班,这样就导致了大家都拼命挤这个独木桥。
针对这种情况,全国各地不少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反对名校以奥数水平为标准招生。而大多数名牌中学虽然明着不要求学生的奥数基础,但私下里却将其作为测试学生智力的重要指标,家长和学生在“隐性招生测试条件”的指引下,仍对奥数情有独钟。上海大学社会系教授胡申生说,每年北大、清华都会让一些奥赛“金牌”学生免试入学;全国各地重点中学纷纷用奥赛成绩作为入学测试的标准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学生学习奥数的愿望。胡申生说,在家长心中有一个“成材链”——只有进入好的中学才能考入好的高中,只有进入好的高中,才能考入好的大学,只有考入好的大学,才能有好的工作。在这一“成材链”的指挥下,家长不会放弃任何对孩子进入好大学有利的环节,奥数在链条中正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况且,奥数原本就是一项很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课程,能给孩子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家长让孩子去学奥数,可以有“资本”进入好的中学上学,既符合自己的“盼子成龙”的心愿,又对开发孩子智力有益,何乐而不为呢?“奥数热,正反映了众多家长和学生现阶段不成熟的教育消费心态。这和全社会对人才唯‘文凭’认同观分不开。”胡申生说。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研究所副所长杨小微表示:奥数热归根到底是因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缩短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距离,实现学校间的均衡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完)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