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川菜?海鲜?还是日本料理?”下班时分,这样的电话常会在你我的耳边响起。现在青岛人外出用餐早已是一种时尚和潮流。有幸生活在这座美食之城,我们的舌头、我们的鼻子、我们的胃对于菜品的挑剔,是越来越厉害了。然而,当我们吃遍了川菜、东北菜、粤菜、淮扬菜、法餐、意餐、日餐的时候,舌尖上虽已溢满幸福的味道,心里却忍不住还冒着一丝丝的遗憾。究竟是哪里出了错?或者,是否是因为我们错过了什么?想想,再想想……是了,我们一直没有提起鲁菜,那个号称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曾对中国北方各大菜系有着深远影响的鲁菜,竟然就这样被我们忽略了。有人说那是因为“鲁菜是那种很容易忘却的朋友,见他的时候喜笑颜开,离开之后却再也不会想念了”,果真如此吗?想来未必。既然如此,我们就从今天开始关注鲁菜吧,看看它究竟会给我们的舌头和胃口带来什么样的味蕾艳遇。    
   主题词名店、青岛菜馆、
   “大宅门的故事”每次瞅着“青岛菜馆”,总会想起大宅门的故事。不是因着装修得华美与精致,而是每次落座,总有一种清新的书雅之气,淡淡的,像久违了的人见了熟悉的景。人说“事国菜不忘国籍,品老菜不忘历史”,对了,原是这份或许连自己都未曾发觉的故乡情在作祟。
   青岛菜,是鲁菜之一。而说起青岛菜,又自然首推“青岛菜馆”,菜正宗不说,连名字也起得清清白白,一目了然。正宗鲁菜特色百年不变,一道“胶东大排翅”,一道“肉末烧海参”,不知虏获了多少人的胃。南来北往地多了,带来各种花样吃食,但没有了镇地之菜,就像一个人没了主心骨一样,总会感觉不踏实,多多少少的失落。幸好,有智者有了先见之举,让我们得以在眼花缭乱的饮食世界,有了可以追本溯源的根。
   青岛菜馆,正以它独特的视角诠释着前人的荣耀与梦想。
   青岛菜馆正在上演的一个个“大宅门”的故事,除了到现在还在讲述的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不该被遗忘的故事……
   鲁菜,正一步步侵入老字号的台面,在昨天的记忆与遗忘之间,挑战新的味蕾体验。老字号,是丰碑。
   
主题词烹饪大师、郭经纬、王秀庭似乎每一种菜系的昌盛背后都要有“人”在撑腰。鲁菜也不例外,翻开尘封了的史卷,从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中,我们可以读到--什么叫传统、什么叫文化、什么叫老字号。而尚在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无外乎那么几人,郭经纬、王秀庭便是其中两人。
   1961年,16岁的郭经纬初中毕业后,对前途深感迷茫,就这样在马路上走着走着,却意外地走进了厨师的队伍,成为一代烹饪大师。从百年老店春和楼中走出的他,贯穿着对鲁菜终生的热爱。“单单基本功,我就练了10年。”正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功底,才能做到对所有菜品手到擒来。
   “睁着眼炒一个菜比闭着眼炒10个菜要好。”这是郭经纬在40余年的烹饪生涯中总结出的被学员奉为经典的一句话,他说,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自己的技术已日臻完美,他又开始琢磨了:为什么游客到青岛来游玩仍要吃大众菜,而不能品尝到地道的青岛菜呢?念头一起,“青岛菜馆”应运而生,在快要被外来入侵者打得一败涂地的时候,总要有英雄出场。他用大半生见证了鲁菜的兴衰成败与老字号的创业艰辛。
   而说起王秀庭,大家相对来说要熟悉许多。“去王朝的青岛菜馆吃饭不点王秀庭的菜,那等于白去!”这是众网友对其人其菜的一致评价。作为郭经纬的徒弟,现年50岁的他也早已成为大师级人物。“青岛该有自己的菜了!”这是见面他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他说,青岛有山有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为什么就不能创出让人吃后回味无穷的菜品?为什么要跟着别的菜系屁股后面委曲求全?他不服输,所以在鲁菜的推新上颇费心机,所以要求“青岛菜馆”所有厨师一个月必须有两次创新菜。“只有不断发展着,我们才能站住脚,才能有一席之地。”
   因为有了这两位大师,我们的心可以稍微放宽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奔着他们的名向鲁菜涌去……
   
本版撰稿摄影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