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宗伟 说潍坊风筝,不能不提杨家埠村。这个离潍坊市不足30里、昔日寂寂无闻的小村子,这些年因为风筝和木版年画,声名日隆。每年潍坊国际风筝节,不同肤色、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和风筝经销商慕名而来,杨家埠村大小风筝厂生意一派红火。
&n
bsp;“各式风筝、礼品木版年画、布老虎、泥塑工艺品等,这些玩意儿卖得都很好,不少外地人乘旅游车或开着私家车前来购买。”杨家埠弘祥风筝超市经理王伟容一边打理生意一边说。今年60岁的王伟容扎制了20多年风筝,技艺精湛,加之与杨家埠风筝扎制高手杨同科有亲戚关系,因此,其扎制的风筝畅销不衰。“这些天,不少外地人半夜开着车来敲我的店门,批发风筝,其中包括你们青岛人。”王伟容说。 岂止“弘祥”,这些天,闷声大发风筝财的还有“永健”、“腾龙”、“胜利”、“森达”等风筝厂家。精明的杨家埠人把风筝做了细分:放飞型、观赏型、礼品型。除让八方游客留在潍坊参加风筝节放飞比赛外,杨家埠人还给他们准备了观赏型和礼品型风筝,买几个风筝带回家置于客厅书房观赏或馈赠亲友,成了不少外地人的选择。
小小的风筝,不仅让杨家埠人日子过得风光滋润,更重要的是,它将潍坊放飞在了开放、文明、现代的灿烂天空之上。风筝,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潍坊的一张名片。
“潍坊的这张名片还不完美,一些细节亟需完善。”在杨家埠,一些风筝厂家、采购商在肯定“风筝效应”的同时,忧患意识也在潜滋暗长。
“潍坊大小风筝厂家不下百家,大都是小作坊、季节性生产,而真正有规模、一年四季生产的只有寥寥几家。”潍坊永健风筝厂总经理孙建科说,大小厂家、农闲加工户,都打“潍坊风筝”牌子,这不利于“潍坊风筝”品牌的成长壮大。尤其让人担心的是,一些小厂、农户扎制的风筝质量难以保证,稍有不慎,容易使“潍坊风筝”品牌蒙尘。
有此隐忧,2004年,永健风筝厂在杨家埠率先注册了“永健”牌商标,并加入国家技术监督局防伪协会。孙建科告诉记者,在杨家埠,目前正在注册自己风筝商标的还有四、五家。
不只是品牌保护,在市场运作上,“潍坊风筝”同样需要“添把火”。
在杨家埠,记者遇到了前来采购风筝的安徽省安庆市采购商胡新梅。胡告诉记者,此前,她主要在浙江义乌、山东临沂小商品批发市场上采购潍坊风筝,这两处市场,均有极具规模的风筝批发网点。
“其实,浙江义乌、山东临沂小商品市场所销的风筝,90%来自潍坊。特别是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蜚声海外,借助这个平台,潍坊风筝出口到了日、韩、美、法等国家,身价自然是数十倍的增长。”孙建科说。
孙建科称,随着社会进步,风筝的保健功能和宣传效应正在释放,其消费的群体也由传统的孩子变成了老人、商务人士。约上几个老友买几个风筝到户外放飞健身、郊游,不少老年人开始热衷这种休闲方式;而将宣传产品的内容设计在风筝上,然后到广场上放飞,惹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这一宣传方式投入少、效果好,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风筝的文化内涵、商机还有很多,眼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大的市场载体。潍坊何时能有自己高档次、专业化的风筝市场?”一些风筝厂家、采购商不约而同地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