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媒体记者历时近一月,在南京、扬州、镇江等地进行暗访发现,许多大医院的一次性高压针筒竟反复使用,这些医院当中有些还是全国知名的大医院,有的一次性针筒竟然先后给6人注射。江苏省卫生系统一专家接受采访时称,从她了解的情况来看,仅这种一次性无菌造影高压针筒,全省每年就有可能产生黑钱
上亿元。 国家“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高压针筒与造影剂”的法律规定,在金钱面前竟成了一种摆设,一些医院为了追逐利益而公然丢弃医德,实在令人寒心。但是,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绝对不应仅仅用一句轻描淡写的“医德沦丧”来收尾———对待这一黑幕,我们理当进行更为深层的拷问。 “一次性针筒事件”首先应当是对医德的拷问。一次性针筒只准使用一次,这是最起码的医疗常识。违背了这些常识而进行的医疗救治活动,必然是以牺牲医德为代价的。但是,对此的追问,绝不能止于此:一次性针筒未经消毒多次使用,极易造成感染、给急需救治的患者带来更多更恐怖的后患,一旦这样的恶果铸成,就是谋财害命;而明知这种恶果的高风险性依然去做,就等于是蓄意谋杀! 我们知道,好的规则能够约束坏人不敢做坏事,而在一个约束失范的体系内,好人也会有做坏事的冲动。“一次性针筒多次使用”正是监管失灵或者缺位下的医院蠢动。一次性针筒事件更为深层的拷问是对监管者。如果在整个医疗体系当中,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管者来保障整个体系的运营,那么这种蠢动行为必将大大减少。如果过于倚重医德来重塑整个医疗市场,那么“医德沦丧”就成了监管失灵的一块“遮羞布”。 也许我们无法据此推想在其他一些地方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正如我们不确定的因素一样,我们同样无法确保其他地方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没人知道一个监管失灵的医疗市场,到底会出现多少黑幕。刘利军《现代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