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一个陌生而拗口的病名,但它以高达50%的死亡率让医学专家们望而生畏。今年春天,这个少见的“幽灵”悄然登陆岛城,仅市儿童医院就接诊了4名遭
它“袭击”年幼的女婴,最大的只有4岁,最小的6个月大。医学专家提醒家长们“狼来了”,而避免孩子被“咬伤”的最佳办法就是搭建起预防的“篱笆”。    
   少见脑炎 连“咬”四女婴
   “孩子,你这是怎么了?别吓唬妈妈……”3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即墨的一个普通院落里传来凄厉的喊叫声,年轻的母亲抱着4个月的女儿慌了神。几分钟前还在院里笑声不断的女儿小娟,突然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两眼发直,四肢不断地抽搐。“快拿把勺子来!”小娟的父亲急忙掰开她紧咬的牙关,将一把勺子塞进嘴里,以防止她咬断舌头。几分钟后,父母将她送到当地医院,随后转入市儿童医院抢救。
   儿童医院内一科主任王文棣当时参与了抢救,她回忆说:“第一眼看到这个孩子时,我心头一惊。她的双眼已经没有光感,而且处于深度昏迷,不管怎么刺激她,都没有反应。”头颅CT、核磁共振、腰部穿刺……诊断结果让王文棣更加吃惊,小娟患上了极少见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她随时都可能被夺去生命。谈起这个病,科室里“入门”不久的医护人员都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该种病人,王文棣说:“在我的记忆里,最近10年,这是我们接诊的第一例确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经过全院专家的会诊、抢救,小娟很幸运地躲过了该病50%的死亡率,治疗半个月后痊愈出院。
   让王文棣主任没想到的是,小娟只是个开始,此后又有3名女孩先后送到医院急救,最终诊断的结果全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结果两人痊愈,一人放弃治疗回家了。王文棣说:“得上这种病的孩子就要闯‘鬼门关’,因为该病发病时间非常快,很可能还不等医生抢救,患者就‘离开’了。”
   
   “怪病”患者 类同感冒
   这到底是种什么病,让这名资深的儿科专家“胆寒”?王文棣介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是一种散发性的病毒脑炎。目前,国内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一般认为发病率为数十万分之一,而临床的死亡率一般超过50%,并容易遗留语言、运动、意识、智能方面的障碍及癫痫等后遗症。目前看,这种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4岁以下的婴幼儿偏多,而且病重、病急的患者一般是1岁以内的婴儿。
   “这种病很有欺骗性,患者最初就像感冒一样。”王文棣介绍,最初时,患儿一般会有咳嗽、发烧、呕吐的症状,而且嘴唇上可能出现疱疹,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小水泡”。一旦病发,患者就会短时间里出现抽搐、昏迷、口角歪斜、暂时失明等症状。
   
   帮宝宝竖起“防护墙”
   那么,这种“怪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孩子们该如何预防?王文棣说,该病的“祸根”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当孩子感染该病毒后,它会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人体内。当孩子患感冒或肌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可被激活并复制,沿神经上行,进入脑部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急性脑炎。但这种病毒性脑炎与流脑有本质区别,并不是传染性疾病。
   王文棣提醒家长们,避免该病缠身的最好办法就是竖起一道“防护墙”,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春季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婴幼儿尤其需要注意注意环境卫生,家中要常开窗透气,保持空气的清洁。如果大人感冒了,要与孩子适当隔离。同时,家长要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果要去这些场所或者遇到沙尘天气时,应尽量给孩子戴上口罩。孩子一旦患上感冒或身体不适,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及时切除“病根”,以免并发各种疾病。
   此外,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或呼吸道感染,春季也是孩子腹泻的高发期,孩子一旦出现胃肠道症状、持续发热,并伴有精神状态差、嗜睡,应及时到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家长特别应注意孩子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本版撰稿记者聂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