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正在进行的新一届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通过报纸和网络将候选人情况向全国公示,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新华网、人民网的论坛上,网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劳模的组成结构、劳模的待遇等提出了疑问。
面对这些问题,具体负责组织这次评选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筹委会评审组负责人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不少网民提出,劳模公示名单里,局长、董事长、队长、总经理、书记等太多了,普通员工比例较低。有人甚至质疑,这究竟是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还是评选“官员模范和先进领导者”?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评审组负责人:评选办法规定,在全部劳模中,企业职工不得少于45%,农民不少于20%。在职工中,要求一线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得少于55%,企业负责人不得超过22%,其余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农民中,要求乡镇企业负责人不超过20%。企业职工和农民之外的名额,是留给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的,而党政机关的司局级以上干部一律不参评,县处级干部不得超过党政机关干部推荐人选的25%。从评选结果看,各类人员比例都没有超出规定,劳模中占绝大多数的还是基层劳动者。 记:但为什么给大家的感觉还是“官”多呢? 评:一个直观原因是名单的排序方法。有很多网民说,北京评得好,一线工人多。其实,北京和其他省份劳模构成差不多,只是北京把工人排在了名单前列,大家就觉得工人挺多。而有些省份排名,一上来就是董事长、总经理,让人感觉领导太多。 记:可是,除了企业负责人,其他很多人也是多少带些职务的。 评:的确,地地道道的普通工人、农民是相对少了一些,不少人是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网民把他们也算成了领导干部。我们认为,这些人都是在基层工作的劳动者,也是其所在单位或集体的带头人。有些人被推荐上来,实际上是代表了某个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