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盼到春游了,朝城路小学的学生像一朵朵发现阳光的太阳花,愉快地融入到大自然中。野餐后,老师们正打算嘱咐他们注意捡拾自己留下的垃圾,却发现孩子们正弯着腰收拾呢。小纸花、碎纸屑、落下来的树叶,一样不落,统统装进自己的垃圾袋,还咧着嘴直乐,“我们小队是最干净的”! &
nbsp; 看到这些,老师发自内心地笑了。 市南区教体局以“德润一生”为中心(德润即厚德润生,生不仅指学生,而是延伸至生活、乃至生命),积极构筑德润学校、德润家庭、德润社区的三位一体德育立体开放体系,构建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小节大德,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校园浸润德育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市南区教体局在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以及管理方面浸润德育,着力构建了充满人文情怀和生活情趣的健康自然的生态环境。
以生活为起点,市南区教体局寓德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孩子切身体验社会道德标准,在全区小学开展“小节大德”、“画漫画、说道德”等系列主题活动,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营造了浓郁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各小学的德育校园文化也各具特色,朝城路小学创设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建立“诚信信用卡”,激励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镇江路小学则创设了以“有一个好心态”为主题的“悄悄语小屋”,培育乐观向上、平和待人、真诚做事的校园文化氛围,孩子在自主参与、自由体验中愉快地、即时地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市南区小学还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有效结合起来,把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跟德育联系起来,开发学生的潜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天山小学的民族教育校本课程、市南区实验小学和银海学校的少年海洋学校课程、市实验小学的陶艺课、莘县路小学及新世纪学校的影视艺术校本课程等都已形成了特色,以鲜明的特点和实效趟出了德润校园的特色之路。
科学、规范、创新的学校管理使得德育更具实效。如今,市南区32所小学正在构建人本管理网络,德育管理权下移,学生竞选校长小助理、辅导员小助理成为普遍现象,促使学生从“他律”转向“自律”,进而升华为“律他”,从而形成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链条。
家庭立德润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多年来,市南区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全面实施家长素质工程,形成了校本化、主题性、开放型的特色新格局。
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市南区教体局创办了校本化家长学校32所,并组织专家选编了教材。“公益课堂”、“义工妈妈”、“同心育子”、“爸爸课堂”等一系列极富特色的家长学校已成规模。启动于市实验小学的“公益课堂”,每月最后一周的周日面向全市家长、学生开放学校,开展各学科公益活动,搭建家长学生共同学习的平台,成为校本家教的特色鲜明的风景线。
市南区围绕“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庭教育主题,建立了“成功家教”报告团和“真情家教”讲师团两支队伍,以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和家教过程中的困惑难题为培训主题,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仅去年一年就举办全区性的报告会3场,校级报告会近百场,家长参与近5万人次,参与率100%。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的主题教育各有特色,如南京路小学努力创设温馨民主、好学崇知的“绿色家庭”;朝城路小学以创建“书香家庭”为主题;区实验二小开办了“家长夜校”,给学生的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家庭环境。
市南区教体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开放型”家庭教育的建设:在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中,专设“连心桥”,家长、学生、教师进行阶段性交流反馈;每学期开展学校“特色活动开放周”活动家长广泛参与;“家校沟通卡”,将便条、喜报、即时评语带回家;教师积极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立体化、网络化的家校沟通,让学生随时处于道德教育的“磁场”中,家长学校工作成效不断攀升。
社区厚德践行
市南区教体局围绕结合创建文明社区,把社区变成未成年人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大课堂,使学生在行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道德情操。市南区整合学校、街道、社会的社区教育资源,投资近40万元,于2004年7月成立了市南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科学管理并培训由社区助理、社区教育辅导员、社区教育小助理、社区教育义工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教育队伍,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统筹管理德润社区工作。
目前,市南区已拥有10所文明学校、81处居委会学校、32处社区家长学校、14所社区特色基地、42处青少年活动基地、36处文化教育庭院、社区书屋43所。在31所学校图书馆的基础上,开办了社区阳光图书馆,免费向居民和学生开放,打造“一刻钟阳光读书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立品、在读书中习德,学会读书、学会做人。
播种习惯,收获人生。德润学校、德润家庭、德润社区三大创新板块的实施,使得去年市南区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素质大赛中获奖近3000人次,各校德育工作在全国、省、市获得近百次集体荣誉或称号。本报记者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