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某计生机构开展了“生殖健康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摆摊设点,向大学生们发放安全套、避孕药,开始时还担心学生不好意思来拿,但“令人高兴的是,大学生们非常主动,几百盒安全套和避孕药一会儿就抢空了”(据4月14日《重庆时报》)。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想起了一则“旧闻
”:去年11月,北京海淀区卫生部门在北京两所高校发放安全套时,不仅遭到校方的抵制,大学生们也表现出相当的冷漠。重庆该计生机构发放安全套受到如此欢迎,似乎应该“高兴”。
但是,该机构向大学生们发放避孕用品虽说是为了宣传生殖健康,但大学生哄抢并不意味着接受了生殖健康知识。不是笔者往歪处想,那些大学生哄抢安全套和避孕药的目的,恐怕不是要学习生殖健康知识,而是为了性生活的需要罢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们哄抢安全套和避孕药的积极性越高,越说明大学生“性行为”的普遍性越高。正如一位大学生对记者所说的,“在大学生中性行为早已是一个普遍现象了”。
大学生中性行为成为普遍现象,绝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虽说教育部已经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鼓励大学生的性行为。在本该充满书卷气的大学校园里,如果性行为成为普遍现象,是令人感到十分悲哀的。
据报道,该机构之所以举办这种活动,是因为有些大学生“由于缺乏性道德教育而影响了自身健康”,难道发放避孕用品就会提高大学生的性道德水平吗?事实上,一些大学生哄抢安全套和避孕药,恰恰表明了他们的性道德水平现状堪忧,这不但不“令人高兴”,反而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
李先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