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版的《2005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2》对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做出预计:2005年房地产价格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不过考虑到以下因素,房地产价格的升幅将有所回落:第一,市场经济自身具有通过价格机制来调整资源配置的功能,高房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给
,挤出部分需求;第二,政府正努力通过增加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供应、控制投机炒作等手段抑制过高的房价;第三,政策变动初期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大(市场预期供给减少是2004年房价上涨的深层原因),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小。
对于2005年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报告从5方面进行了分析预测:
1.投资继续得到控制,融资渠道酝酿变局
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国民收入的35%就会出现投资过热。2004年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下,投资率上升速度虽然有所减缓,但仍创出了51.33%的新高。200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低于2004年增长速度,但估计不会低于20%。
由于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的出台及再次加息的可能等,2005年房地产信贷投入增速也将进一步放缓,这对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来说,无异釜底抽薪。原有融资渠道的限贷,迫使房地产企业寻求新的融资方式与渠道,这意味着房地产融资将趋向多元化,例如大型房地产企业寻求上市融资机会等,房地产业将从项目导向向资金导向转变。
2.土地市场趋向规范,建设用地增量控制更严
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专员,监督土地执法行为,将成为2005年土地执法、土地管理督察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方向,中央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工作的监控将得到强化。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消除土地供应双轨制造成的不平等,有利于打破土地供应的地区封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增强市场形成地价的机制。从政治层面上看,供地制度的规范化有利于维护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权益,消除开发商的寻租机会和不当得利,有利于消除腐败和廉政建设。从房地产业的层面看,房地产开发的圈地行为将受到遏制,大盘开发将逐步不再成为主导模式,中小房地产项目将逐步成为市场主体。
3.被动需求有望下降,二手房市场升温
2005年的拆迁量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将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二手房交易管理政策的完善和实施以及已购公房的大量上市,房源继续放量,购房需求持续增长,二手房市场将增加活力,价格平稳上升。在二、三级市场联动下,梯度消费格局逐步形成,住房消费结构将趋向合理,推进住房市场良性循环。二手房市场的发展,将对平抑房地产价格升高、稳定房地产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4.供求关系偏紧,房价增幅趋缓
在中国当前居住水平普遍较低,住房需求呈现很大刚性,房地产市场以首次购房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为主的背景下,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2005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持续旺盛。
2004年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增幅大幅回落,供求关系偏紧。可以预计,在2005年国家控制投资规模、紧缩“银根”、“地根”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能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供给增幅仍将呈下降趋势,供求关系偏紧的局面很难改变。
5.企业持续洗牌重组,市场竞争回归理性
过去房地产开发中最不透明的土地市场将走向阳光化,房地产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将走向平等竞争,质量、品牌和资本竞争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竞争的基础。
在竞争中,土地资源将更有效地配置到竞争力强的房地产企业中,导致企业的洗牌重组在2004年已呈现出迹象的基础上持续进行。
概念炒作将逐渐失去效力,品牌、质量竞争将成为竞争的主要表现。随着高收入阶层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市场重心由高收入者向中低收入者转移,购房者对于商品房的重视也将回归到它原有的本质,即适于安身居住、功能配套、设施齐全、高性价比。
巧合的是,蓝皮书也提出了8条宏观调控建议。分别是:1、正确判断形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繁荣;2、盘活存量土地,完善土地供应办法;3、改善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4、加快二手房市场建设,引导住房梯度消费;5、保护合理的住房消费,遏制投机性购房;6、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7、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8、加强对基础性、制度性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