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拿证了吧?”“咳,我们这样不也挺好的,又不差那张纸。”这样的对话可能发生在热恋男女之间,也可能发生在2004年前的部分中国导演之间。前者是一种推托,能领却不想领,于是耍起了太极;后者是一种无奈,想领却领不到,只好自嘲。
一张纸,可以是结婚证,可以是工作证,也可以是影片的“通过令
”。乍一看轻如鸿毛,却代表着名分、身份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情侣没领结婚证,仍然可以拥有事实婚姻,只不过名分不正,生孩子报不上户口。导演没领通过令,仍然可以拍影片,只不过拍的影片也是黑户口,只能“非法走私”到外国参展,“地下走私”通过盗版碟和观众见面,即使拿了奖,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懒得领“那张纸”的情侣们,想必难以理解盼着领“那张纸”的导演们的心情。盼了10多年,“生”了好几个“黑孩”——未经审查通过的影片,才领到了“生孩子”的“资格证”,接着还要为“孩子”们一一“申报户口”。他们能否顺利拿到“那张纸”,理所当然地引起万众瞩目。
先是贾樟柯的《世界》,波澜不惊地就报上了“户口”,中国观众很快就能在大银幕上一睹真容。紧接着“闯关”的王小帅,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扁担姑娘》审片三年不过的惨痛经历,更因为他事先张扬的坚持“灰色”,让人捏了把汗。结果解禁后第一部影片的《青红》在9天内“二审”通过,让王小帅12年来第一次拿到“那张纸”,为此与之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曾“怂恿”王小帅手举“通过令”,拍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照,但王小帅表示:不必那么夸张吧。于是有了本报B03版上的那张照片:王小帅身边的墙挂着不起眼的“那张纸”,他微笑着,表情含蓄。虽然王小帅外表平静,但相信他心中早已是百味杂陈。有了这张纸后,《青红》不仅成为第一部可以在中国大银幕上映的王小帅影片,也成为了王小帅第一部走正常程序(即先获得国家通过令再报送国外电影节)报名国际电影节的影片。
从3年拿不到“那张纸”到9天内拿到,王小帅说:“希望这是整个中国电影未来长期的走向。”
这也是我们的希望。王赞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