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即墨市店集镇垒里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整洁的通村大街;大街两旁花木成行,一栋栋红瓦房整齐划一;自来水塔高高矗立在村后,文化大院里设施齐全……2004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5086元,每当谈起村里的巨大变化,村民们都齐声称赞勤政为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邢正
照。 垒里村共有300户,2840亩耕地,50多名党员,曾经是个柴草占道,牛羊满街,鸡鸭乱跑的村庄。“垒里、垒里,住在村里,累一辈子”,村民们吃的是玉米饼子,住的是土打房子。
34岁的邢正照复员后,被党员们推选为村支部书记,如何改变村貌,如何才能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刚刚上任的邢正照立即组织召开支部会议,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首先要改变村容村貌,增强全村人的凝聚力。说干就干,整改村容村貌的工程动工了,村里钱不够邢正照将自己准备盖房的1万元拿出来,两委成员都纷纷出力献策,共筹措了10万元,整修主街道4条,总长达1500米,并进行了高质量的硬化、美化,浆砌3000米排水沟,安装40盏路灯,栽植花木2800棵,整个村庄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在此基础上,村里还积极组织引导群众进行文明创建活动,把美化家园作为凝聚党员、群众的实际行动,实行支部成员包组,党员包户,掀起了人人美化家园的热潮。村里还打上了自来水井,建起了自来水塔,村民们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从村里到村外,从家庭到街道,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该村从1993年开始一直保持“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称号。
“没有骡子骨头,不能住垒里。”垒里村人多地多,交通不便,发家致富是该村村民为之求索、奋斗了多年的事。村民们祖祖辈辈,辛勤耕耘,但土地赋予人们的却依旧是贫困。提起“累”里村,路人摇头,家人哀叹,姑娘不愿嫁去,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在哪里?在邢正照的脑子里不断地思考、追求、探索着……
一次难得的机会,邢正照参加了镇组织的去寿光、大连、烟台农村参观考察团。一路上看着别人、想着自己,经反复考虑,他脑子里形成了一个轮廓:垒里村民要致富,一是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一是要大力发展养殖业,就地消化粮食,拉长畜牧业这条短腿。两委会上,为统一思想,邢正照扳着指头算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帐:“咱村地多、草多、粮多,地多可以扩大经济田;粮多草多,还可以养鸡、养猪、养牛,把粮食转化为肉和蛋,实现粮食多次增值;养殖业发展了,有机肥多了,可促进种植业,群众生活就会年年提高……”一席话,说得大家口服心服,邢正照的方案正式开始实施。该村的花生面积由原来的700亩扩大到1300亩,占全村耕地的46%,蔬菜面积由原来的20多亩扩大到200亩;村两委还划出20亩养殖场、100亩高效农业用地,并规定村民上大棚、温室、搞养殖占用的土地免收两年承包费。同时,村还投资两万元,对水、电、路进行了配套,仅仅一年就发展养猪户6个,养鸡户两个,还建起了100多亩的葡萄园,加上其它经济作物,当年全村增加收入40多万元。
为给村民做好服务,邢正照身体力行,想群众致富所想,急群众致富所急,把为群众致富想点子、找路子、解困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自1998年开始到现在,垒里村出现了种植、养殖、加工、修理、运输等40多个专业户。
村民上大棚、搞养殖,手里缺资金,邢正照多方联系,为村民们解决了12万多元的借贷;缺技术,他四处奔走,到处求援,到市里请专家,到镇里找老师,到科技部门要资料,联系镇里农业科技车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派出示范户到外地学习等,帮村民们解决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村民邢卫忠承包了村里的20多亩河塘,投资100多万在河塘里建起了寓娱乐、健身、垂钓、科技文化学习、老年活动室,餐饮于一体的“文星岛乐园”。邢正照帮他跑土地部门办手续,找建委搞设计,并帮他解决资金贷款20多万元。使邢卫忠的工程按时完工,投入使用。村民邢方宣,2002年春种了一棚黄瓜,正在黄瓜开花结瓜之时,得了霜毒病,不懂技术的邢方宣,吓得浑身出了汗,急忙找到邢正照。正在吃午饭的邢正照放下碗筷到棚里一看,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到镇农技站带来了技术员,兑了药,3天黄瓜叶子变青了,最终收入了3000多元,方宣逢人就讲:“多亏正照帮了忙!”
目前,该村的特色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养猪户达到15户,养鸡户有6户,实现招商引资300多万元。周起先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