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青岛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大力推进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一大批骨干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现代化的大工业体系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大城
市框架迅速展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
在“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中,青岛当选十个“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并获得“企业家满意奖”;同时青岛还拥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多桂冠,这些可谓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建设成果的突出写照。
在加快“繁荣青岛”建设进程中,我市确定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集中精力抓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三件大事,突出抓好民营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品牌经济、集群发展和集约经营,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这一进程中,我市注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凝聚力。以海尔为代表的一批名牌大企业在不断成长、崛起;以许振超为代表的一批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在不断涌现;青岛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创业和外商投资的热土。据调查,去年外商对青岛投资环境的满意度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六成多的企业表示将增加投资。当前,青岛正在致力于抓好循环经济、财源经济和富民经济等,处理好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发展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降低能耗、改善环境、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平安青岛”,是我市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社会环境的基础性工程。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切实维护政治安全、信访安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四个安全”,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的城市之一的目标,不断拓展平安创建领域、提高平安创建水平。全市各级各部门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创建责任体系,严格考核查究的创安监督体系;突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超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起来;完善经常性的严打整治机制,健全110、122、119“三台合一”和“三警联勤”等动态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全面整合治安巡逻队伍,规范保安服务业、物业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市场,构建暂住人口管控工程、社区矫正工程、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防范体系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系统;提高基层基础工作能力,层层打造适合各区域、各单位实际的治安防范精品工程。其中有多项举措走在了全省和全国的前列。近日,市综治委下发了《2005年创建平安青岛、加强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关于深入开展平安青岛建设的实施方案》和《2005年平安青岛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对消除平安创建薄弱环节、形成平安创建长效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造出同心协力建设“平安青岛”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加强“文明青岛”建设进程中,我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使城市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培育和壮大城市品牌。去年底,青岛市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市,迎接2008年奥帆赛动员大会”,进一步吹响了“文明青岛”建设的进军号角,在全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创建高潮。今年3月份,我市全面启动了“文化建设年”活动,4月份又召开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大会,启动了“与文明同行、建文明城市”主题活动和深化城市文明交通“三让”等活动,不断加速“文明青岛”建设进程。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积极自查自纠、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在健全文体设施、规范政务行为、优化城市环境、动员广大市民群众投身文明创建等方面下气力出实招,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明品牌、文明典型在全市各行业层出不穷,“全民创城,全民受益”的格局愈加清晰呈现。(本报记者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