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脑纹”就能知道孩子是否天才?本报记者暗访一家“脑检”机构后真相大白——“脑纹”检测:打着科学幌子设骗局
“你知道天才就在你家吗?”一句
广告语,引得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拉着孩子前去沪上某机构做起了“脑检”。据说,那儿查的是“脑纹”,一看结果就知道孩子有没有天才潜质。
以前只听说过指纹、掌纹,什么时候又冒出了个“脑纹”,而且还被破译了?
本报记者上周末暗访了这家检测机构,亲自测了一回“脑纹”,并向沪上权威脑科学专家求证(为尊重专家的意愿,本文隐去了他们的名字),得到的回答是:“脑纹”根本不存在,这种做法缺乏科学根据。那么,“脑纹”检测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呢?
1孩子1岁就能定向培养?
记者按有关报道找到位于肇嘉浜路上一座办公楼内的这家“脑检”机构,发现里面空空如也,除了做测试用的一间工作室,只剩一块一人高的广告板,整个机构内只有三四个工作人员,看上去都不到30岁。
几个家长领着各自的小孩前来测试。看孩子们年龄有大有小,记者忙问:“我家亲戚的孩子才1岁多,也可以带来做测试吗?”工作人员递上一张宣传彩页,指指上面的一行小字:“1岁以上即可,人人可做。”他进而补充道:“培养人才要趁早呀,孩子一满周岁就可以开始定向培养了。”
[专家分析]预测将来不可信
要说人一旦满周岁就可以朝特定方向培养,这是站不住脚的。人发育成才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所以单凭1周岁时做一个检测,就知道将来该如何发展,这种检测结果是完全不可信的。“三岁看到老”这种说法,即使从医学角度说,以现有的水平也难以做到。该机构说1岁的孩子就能去检测,可能只是因为满周岁的孩子能配合检测所需的动作。
真要借助实验认识人的内心世界,乐观估计也要50年后才能实现。况且神经系统极其复杂,一个人在同一实验条件下测出的结果也会因时而异,又怎能下一次性的断言呢?
2“脑纹”检测只要4分钟
记者转了一圈,看到“脑检”工作室的装备基本上是“两件套”——一台电脑和一个黑匣子。“你可别小看这个小匣子,”测试人员说,“它就是关键设备‘脑纹收集器’。”记者凑近了一瞧,这件神秘玩意儿比两本平铺的现代汉语词典大一圈,再留神细看,上面根本找不到生产地点和开发机构的标注。
记者提出也要做检测。刚一坐定,眉骨上方和耳后就被贴上了几块胶片。测试人员解释说,贴的是传导硅胶,贴的部位是两处额叶和两处颞叶。记者看到,胶片上拖出四根从“脑纹收集器”引出的导线,收集器和电脑之间也有导线相连。
这副架式摆得倒是有板有眼,可没想到才摆了4分钟,测试就告完成。在此期间,记者不过是按要求面朝一堵白色墙壁,睁眼120秒后再闭眼120秒。测试人员随后说明:别看就这么几分钟的工夫,脑纹收集器可没闲着,它每隔一秒记录一次“脑纹”数据,并通过导线输入电脑。
记者侧过身去一张望,只见电脑正运行着一个软件,标题是“脑纹数据分析”,里面有“左脑波纹”“右脑波纹”“脑纹准值分析”“集中力波纹”等4个项目,难道电脑里显示出来的就是那4分钟内大脑的一举一动?
测试人员解释说:“这就是根据刚才每秒记录下来的不同‘脑纹’所占的百分比画出来的柱状图。建议你多多留意‘脑纹准值分析’,它可以测出你以前是否受到过充分的智力开发。”
[专家分析]“脑纹”根本不存在
科学界从没有“脑纹”这一学术名称。手指、手掌都有清晰的纹路,看得见摸得着,可人脑还没有发现相类似的纹路。
从收集方式看,测“脑纹”可能就是最常见的测脑电波,因为测脑电波时,额叶和颞叶也可以作为感应器放置的部位,而且脑电波按频率划分也存在着这3种波纹。电脑屏幕里看到的柱状图很可能就是根据脑电波频率分布情况而制成的。
时至今日,脑电波只能测某一时刻的大脑活动情况。说什么检测能看到人以往的智力开发史,完全是无稽之谈,现有的测试手段没有哪一个能做出这种效果。
3 热心推销“脑纹修复CD”
当记者问起自己哪种纹突出,到底有哪些天赋时,检测人员的回答却颇有“且听下回分解”的味道。“样本数据会送出上海,由专家在‘后台’解读,过两天我们就会通知你到这儿来领报告。报告有14页呢,你有哪些天赋统统看得到。”记者再问送到哪里,工作人员竟说法不一,有的说送到加拿大一家名叫“自由一代”(Liberal
generation)的专业判读中心,更多的说该机构的母公司在台湾,数据会传到那里。
工作人员一脸认真地说:“放心吧,会有专门的‘脑纹’专家进行每秒‘脑纹’波动的审读。我们这种新式做法,比测智商强,能定期检测追踪,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在想什么,这有助于家长认识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家长因材施教。”从记者开始检测到临走前,工作人员一直不厌其烦地介绍着该机构推出的“脑纹修复CD”,据说每种CD包含不同种类的音乐,用于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才能,例如巴洛克风格的古典室内音乐合奏,人听了可以直接刺激创造力与想像力。
离开“脑纹”测试机构后,记者特地查了他们的网站。上面介绍说这是一项专利技术,借助音乐的共振音频,可帮助改善学习状况。试验下来,听了大脑共振音乐一个月后,多数人有明显改变。但是记者多次点击提供技术来源信息的相关网址,却发现总是无法显示。记者还想进一步搜索加拿大那家“专业判读中心”,没想到弹出的唯一网页居然全是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地使用的西里尔文。
[专家分析]过度刺激反而有害
当人运动或思考时,脑电波会有所变化,这是一种主观的自然而然的变化。至于借外力改变脑电波的发展趋势,例如家长人为干预孩子的脑电波,还闻所未闻。在孩子发育的关键期适当进行脑部刺激是可行的,但刺激过度可能就有害了。脑电波的频谱十分复杂,这家机构力推“大脑共振音乐”,这种音乐究竟和脑电波中哪个波形的哪个频率共振,难道他们已经先于国际科学界拨开了这重重迷雾?别忘了,任何一段音乐本身也有各种分频,哪里做得到和大脑有关波形完全匹配?所以,听某个曲子就能培养某方面专才一说,明摆着是天方夜谭。
4 做完检测没发票没报告
α(阿尔法)、β(贝塔)、θ(西尔塔),记者还发现不同的希腊字母代表着不同的“脑纹”。检测人员说得头头是道:“这些不同的波纹可以反映人的外在意识、内在潜意识和未知的无意识状态。”记者猛然想起测试人员事先关照过自己:“你要保持安静,要是兴奋、紧张、坐立不安,就不适合做测试。”莫非这与她所说的种种“意识”有关?
她接着“解码”道:“每个人都会有这3种‘脑纹’,但只有一种纹路比较明显,这正反映了不同人各自的强项。α纹是人在清醒放松的状态下产生的,如果波纹大,说明孩子想象力强、性格开朗,在人际互动和自我情绪管理上有天分;β纹代表人在有意识思考时的状态,如读书、算数等,波纹越大,孩子的学习理解力就会越强;θ纹反映人在潜意识时思考的状态,波纹大的话,孩子在艺术美学的领域就有天分。”
付钱的时候,记者听说,就这样测试4分钟已经算是成套测验了,该机构开价500元。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注意力、思维能力等等全部被测到了。而在上海的三级甲等医院,测一次脑电波收费200元-400元不等。“可这笔钱花得值啊!”工作人员答得轻松,“来这儿的很多家长认为这个价还是合理的,要是盲目地大量投资培养孩子,才是花冤枉钱。”
当记者付款后索要正规发票时,工作人员说,该机构不是本地的,发票需要层层审批申请,现在还没到公司。但他们又说,这家机构去年就开始营业了。临走前,那儿的工作人员口口声声地保证,再过2天就能拿到检测报告,可将近一星期过去了,直到发稿时记者还没有拿到报告。
[专家分析]测试其实只能查癫痫
假设该机构测的是脑电波,测试只能捕捉到癫痫等异常情况,而且一般也要病人发作时才能测出。目前要获取脑电波的波纹,即使是很复杂的波纹,对当今科学界来说已并非难事;难的是这些波形分别代表什么含义,特别是要与人的智力关联起来,科学家还没有揭开谜底,所以波纹大小与智力高低没有联系。
不少家长看了广告宣传后,以为通过查脑电波就能预测孩子会不会成为贝多芬、爱因斯坦。其实脑电波从发现至今才100年,所以要寻找脑电波和成才之间的关联,至今找不到实例。
目前只有做核磁共振,才能间接推测一个人到底是逻辑思维能力强还是形象思维能力强,但远未达到把脑部生理现象和成才一一对应的水平。而且做核磁共振还有个限定条件——被测者必须是成人。
(实习生马丹本报记者张家愉)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