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 |
|
周日 |
|
汤晓花在接受记者采访 |
|
周一上午车流浩荡 |
每到周一,岛城各大医院里就像赶大集一样,各科门诊都会出现病人挤破头的“看病难”一幕。而仅仅一天之隔的星期日,岛城各大医院门诊几乎每周都冷冷清清,患者少医生也少。
为什么周日和周一会出现如此闲忙不均?为什么明明绝大多数人有空闲时间来看病的双休日却遭遇冷落呢?本报记者深入医院、患者以及相关领域进行了调查。
双休日门可罗雀星期一人满为患
3月27日(周日)下午,记者来到市立医院三楼内科门诊大厅,看到偌大的候诊室里只有1个患者坐着看报纸,走廊里各科室门前一共只有三人候诊。整个大厅显得格外冷清。
周一上午9点,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却看到二三十名患者及家属紧围着导医台焦急地问这问那,个别心急的患者还试图冲破护士的阻拦往里冲。不到两米宽的导医台加派4名护士“把守”,护士们还是忙得汗流满面。此外四五十人的候诊席上也坐满了等待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
同样在周一上午的八点半至十点半,青医附院,汽车把本来就比较有限的场地挤满,光疏导车辆人员就得七八个,车难进出,停车更难。患者张先生向记者埋怨说,开车过来本来只想咨询一下心内科的疾病,没想到围着青医的门诊大楼转了3圈才勉强找到个小空当停下车,又排了将近两小时队才见到医生。
病人多了,医生也头痛。401心内科的孙强大夫无奈地对记者说:“我已经连续看了十几个病号,脑子都发胀了。”
来自医院自身的统计数字也印证了这一现象。记者从青医附院门诊部了解到,3月14日(星期一)的就诊人数为4617人,周二4385人,周三3779人,而周六周日都只有将近1900人;市立医院的有关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周六周日的就诊人数居然达不到周一至周五的一半;401医院周一病人日均流量在800人至1000人之间,而双休日两天病人日均流量仅为300多。
九成市民表示愿双休日看病
为什么在周一和双休日反差如此大,难道市民不喜欢双休日看病吗?记者分别在青医附院、市立医院、401医院和海慈医院调查了80位患者和市民。
问题一:你一般在什么时间看病?
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患者选择在周一至周五到医院就诊,只有25%的患者表示什么时候病了什么时候就诊,就是这些人中也有近五成的人表示,要是患了大病还是得选择周一至周五到大医院找专家就诊。
问题二:你为何不选择时间宽裕的双休日来看病?
“双休日医院没有好大夫”是90%的被调查者不选择双休日来看病的最主要原因。而70%的被调查者受“医生双休日也休息”的看法的影响。以往计划经济时期,医院周六周日医生很少,病人有病必须等周一到周五看,长此以往在患者心中形成了“双休日找不到好医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另外30%则是考虑到由于长期以来双休日到医院看病的市民很少,医院为了适应这一现状也不得不调整专家的分配,在周一至周五病人较多时投入的专家力量比较强,周六周日弱。
还有10%的患者之所以不选择双休日就医,是算了“经济账”。外地来青患者和一些工薪阶层表示,希望当天就能把病看完。而病人如果双休日来,还得等两天才有好医生或者能做手术。
问题三:如果医院双休日也像周一一样安排医生,你愿意来看病吗?
90%的被调查表示,如果医院双休日是和平常工作日一样安排专家和配置其他医疗资源,他们当然愿意双休日来从容地看病。市民希望增加周六周日专家的数量,希望有资深专家在节假日和周六周日坐诊,真正实现“无节假日门诊”。
医院“用力不均” 双休日专家少
问卷调查显示,“双休日没有好医生”、“双休日医疗力量不如周一”让90%的人放弃了双休日看病。那么,岛城各大医院双休日的医疗力量到底怎么样?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双休日的医疗力量的确不如平常工作日,专家较少或干脆没有。
在青医附院的门诊大厅里,挂在醒目位置的专家出诊时间一览表上显示:心内科专家周一有10人,周二6人,双休日没有人;普外科周一7人,周日只有上午1人坐诊;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患者人数比较集中的其他几个主要科室大致情况也是如此。所有科室都没有安排资深专家在周日接诊。
同样,记者从《401医院普通、专家门诊出诊一览表》了解到,30个科室、门诊中,仅有7个科室在双休日上午有专家坐诊。医疗资源配置远远不如平常的工作日。据401内分泌科王军医师介绍,一些特别的化验检查,像胰岛功能、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检查只在周一至周五才可以做,双休日只做一些常规检查,像B超、心电图、磁共振等,由于做检查需要空腹,所以上午人较多,下午多是来取结果的,双休日只有上午班,所以少有人双休日来做检查。
不均衡的医疗资源分配也的确“伤”了一些双休日前来就医的市民。最为难的当数上班族。由于工作节奏紧,除非是重大疾病或需要急救,他们不便也不愿在上班时间请假。在图书馆工作的小周说起这个问题就显得很无奈:“我每天工作八小时,医生上班时我也上班,我放假时医生也放假了,所以只能星期六、星期日去看病,可双休日医院有些科室不是没有人就是没有好专家,你说急人不急人?”
青岛盛情进出口公司的汤晓花告诉记者,她曾经在双休日来医院就诊,但发现做CT要等到下周一才能取到片子。“来回折腾很麻烦”,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她只好选择工作日来就诊。她还告诉记者,一次她带奶奶去医院看白内障,费了很大劲才找到眼科门诊,却发现眼科专家双休日休息,只能再把行动不便的奶奶架回去。
市民杨先生的遭遇更令人苦笑不得。他患了感冒去医院就诊,却“莫名其妙”地被医护人员领到了妇科,由妇科的一位女医生接诊治疗,并在妇科诊疗中心做了相关的血检。理由只是因为“内科星期天没有医生值班,妇科医生也能看感冒这样的小病”。
一些老人和孩子假期就医同样深感不便。吴小姐的老母亲患有高血压,走路不利索,上医院必须有人陪,可吴小姐是老师,只有公休日才能抽出时间,可这时医院只部分地开放门诊。而小孩子平时要上学,假日里看病才不会耽误学业。
方便患者来就诊 呼唤“双休日医院”
既然,广大市民呼吁医院加强双休日医疗力量。那么,记者又从市民、医院以及其他相关行业对双休日医院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双休日医院”理当快些“亮相”。
首先,市民双休日来看病可以避开医院看病的高峰,很好地接受医疗服务。孙强医生告诉记者,在双休日看病,由于人少,患者多受到超值服务,宽松的诊断时间,他可以对每位患者进行更仔细、更彻底的询问与检查。
在401心内科,记者也做了一个统计,从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期间,由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所以平均占用医生时间至多为8分钟。而双休日前来就诊的患者平均被诊断时间约为19分钟。这样,增加了和医生交流的时间,医生和患者都比较从容,对于疾病的治疗比较有利。而且避开就诊高峰,还能让病人的隐私得到有效的保护。其次,利用休息日来看病,不耽误工作,也不需要和单位请假,而且还不影响收入。这对那些上班族来说,双休日来看病是非常好的选择。市民汤晓花说:“双休日时间充足就有机会去多家医院,听听各个大夫谁说的更有道理,选择范围可能会较广一些。”
即使连不上班的老年人也愿意双休日来看病。家住东海路的张大爷坦诚地对记者说:“双休日孩子可以陪我看病,什么事都会问得更全一些,我也不用上上下下这么累。”
此外,市民双休日来看病坐车、停车方便。
最后,节假日时人们诸事繁多,往往会出现“休而不闲、休而不空”暴食暴饮等情况,从而导致“假日综合征”,这时就亟须送医院救治。
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医院开始从“以医院为中心”改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医院也知道市民希望加强双休日医疗力量的情况。而且青医附院、市立医院这些医院也曾经一度打造过“双休日医院”,安排和平常工作日一样的专家。
但由于宣传等方面的原因,市民没有及时了解这一变化,依然不选择双休日看病。与其双休日闲置医疗力量,还不如充实市民看病多的工作日。于是,医院又再次削弱双休日医疗力量。就这样造成医院医疗配置与市民需要“不合拍”。
知情医生坦诚地对记者说:“医院也无奈呀。现在都讲经济效益,医院也是这样。双休日病人少,开放‘大门诊’后,水电费、仪器损耗费、医生加班费,再加上别的费用,收入根本就不够开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只要市民双休日能够“赏光”去看病,医院也愿意通过调班轮休等方式,加强双休日的医疗力量,为市民提供便利。
医患“合拍”共唱“和谐”
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医疗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竞争。现在每年有一百多个休息日,“双休日经济”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亮点。
一方面,市民希望双休日去医院看病,但又担心医院双休日的医疗力量弱,得不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院也愿意打造双休日医院,但又担心市民不“买账”,造成资源浪费。如何做好假日服务,既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也保证医院自身的运营效益,是医院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其实,双方都各“向前走一步”,医院主动加强双休日医疗力量,而市民也不妨双休日去看看病。这样,“双休日医院”自然就形成了。
双休日药店两个效益好
在顺应市场需要,岛城的“双休日药店”就是很好的例子。
青岛市丰硕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义告诉记者,最初岛城的药店也没有意识到双休日巨大的市场。后来,随着经营发展,逐渐发现越到双休日来买药的市民越多。于是各家药店就开始重视双休日营业。如今,双休日已经成了药店经营的重头,不管是投放的药品数量还是销售人员都是平常的两倍。而利润也比平常增加30%。
“双休日药店不仅可以满足老百姓买药需求,而且还能让我们自己收到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呀。”张洪义笑着说:“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