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诉自己身边的生活琐
事,仍是反映的热点。赵黎摄 |
|
|
为增进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昨天上午9时至11时,本报记者来到了海泊河公园南宁路门前,现场听取了本报数十位忠实读者提出的一条条宝贵意见和建议。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本报编辑部将逐条进行研究,将尽快给大家以满意答复,让报纸更加贴近广大普通市民,把晚报办成市民们最爱看的一张报纸。
●马难穷(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
晚报要出奇出彩
市民马难穷表示,在青岛目前的各类生活类报纸中,晚报的历史最悠久,文化品位也是最高的,他对晚报一直情有独钟。同时,他提出,希望今后,晚报的编辑和记者能多做些角度独特、构思巧妙、与众不同的报道和策划,最好能同时把握深度和可读性,让读者读后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陈俊英(退休干部)
连载故事盼恢复
“我文化程度不算高,许多知识都是从晚报上学的”,74岁的退休干部陈俊英对记者说,据了解,从本报创刊以来,14年的时间里,她每天坚持读报,风雨不改。她表示,前不久,晚报改版后,信息量大了,内容也更精彩了,但她喜欢的小说连载却找不到了。陈俊英表示,晚报选择连载的小说时,大多选的既有深度又好读,同时内容还健康,因此她希望能辟出版面继续刊登,以飨读者。
●刘女士(12年忠实读者)
今日消息应增加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多年来,晚报一直是她全家人晚餐前必须享受的“开胃甜点”,读晚报已成为全家人的习惯。她希望,晚报今后能在不影响出报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上午新闻,避免重复消息,这样报纸的影响力才会更大,大家对晚报的依赖也会更强。
●孙先生(中学数学教师)世界大事需“提前”
对本报的版序问题,中学教师孙先生表示,如今,读者最关心的不仅是咱青岛和山东省内发生的大事,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大家一样关心。如印尼地震、伊拉克战争等大事,大家都格外关注,希望这样的消息能做大、做全,版序最好也提前,让读者获得从别的报纸上看不到的精彩内容。
●王女士(白领)政策新闻要“软化”
平时,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主要是社会新闻和来自政府部门的消息,市民王女士提出,晚报在刊登来自政府部门的消息时,最好能写得更通俗易懂些,让大家看得更舒服,不用费脑筋就轻松搞清楚怎么回事。记者张贝
上图:向记者建言的读者既有年轻人,也有白发老者。赵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