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金
仓廪实,而知礼节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实际上就意味着财富的积累。为什么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个道理并不难懂。这实际上是建立于一种稳定预期之下降低风险的
自我保护。也就是说,可以预知的明天将
会衣足食饱,显然降低了“衣食无凭”的风险。人们在这样稳定状况下将有时间和能力去作一些思考和打算。孟子所说“民无恒产,斯无恒心,既无恒心,放僻邪侈,救死不赡,奚暇礼义”也是讲一样的道理。读梁任公文集时候,发现其有美妙的论述:
“多数之人民必其于仰事俯蓄之外,而稍有所余裕,乃能自重而惜名誉,泛爱而好慈善,其脑筋有余力以从事于学问,以养其稍高尚之理想;其日力有余暇以计及于身外,以发其顾团体之精神。而不然者,朝饔甫毕,而忧夕飧,秋风未来,而泣无褐,虽有仁质,岂能自冻馁以念众生;虽有远虑,岂能舍现在以谋将来?西人群学家言,谓文明人与野蛮人之别,在公共思想之有无,与未来观念之丰缺。而此两者所以差异之由,则生计之舒蹙,其尤著者也。故贪鄙之性,褊狭之性,凉薄之性,虚伪之性,诌阿之性,暴弃之性,偷苟之性,强半皆由生计憔悴造之。生计之关系于民德,如是其切密也。”
斯言极是。
为什么选择贫穷
我们的文化中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理念,比如对金钱的鄙唾。如"铜臭"这样的词语就是一个例证。贪婪、无情、虚伪、诌阿等等,是人们附加于财富上的态度。历史上的重农轻商就是这样一个范证。“商人重利轻别离”,诗家都这样说了。
人们这些态度是有着社会制度的原因。没有一个公平的制度,富人并不是靠创新致富,而是蝇营狗苟,偷拐骗抢,只落个为富不仁称呼。一个社会如果鄙夷富人这种现象广泛存在,说明这个社会制度肯定出了问题。这种制度会把一切东西歪曲,包括人们的目光。在这样的制度下,人们通过鄙夷富人,来建立起自己的道德优势。这些人纵使对富人忌恨得牙痒痒,于众人前仍然要说“看他那样,肯定不会是好人”这样的话。这就是说,当他在财富中没有取得优势时候,他便意图建立一个道德的秩序,并且一般会下意识地把这种秩序和财富的多寡反向相连。显然这当中还是“平等”心理作祟。
我是不大相信那些说"越穷越光荣"的训导会真正起到作用。自私基因从不会改变,即使在那最荒唐的年代。那时候,人们以穷为光荣的根本原因是富裕会被惩罚,比如批斗蹲监狱甚至被枪决。在生命和富裕之间,人们自私地为了生命而舍弃富裕。
财富是一个有效秩序
尊重财富,就是尊重一种公共选择的规则。财富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规则,但我们总结历史,会发觉没有其他比这更好。你钱多,你就得到更好的享受,你可以买自己的车,你可以买好的房子,可以不必在金钱上忧虑。当然,要保证这个规则的合法,有个前提就是财富的来源必须是合法的。也就是“基础信息”的正义性。然而,必须注意的就是,在没有证据证明财富的非正义性时候,我们必须把之当成正义的。也因如此,司法意义上,即使怀疑一个人犯罪,但在没有证据之前,不能把这个人当作“犯人”,即使在有证据时候也应该说是“嫌疑”。这个原则是因为我们根本找不到绝对“充分”的证据。
财富这种秩序,好处是明显的。我们可能把其他例如道德、权力、种族等作为资源分配原则。比如所谓“圣人”就可以开好的车、住高级的房子,但这种分配本身是存在内在矛盾的。因为“圣人”就应该是道德高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但如果他占更多更好的资源,他也就不是“圣人了”。还有根据权力、种族的分配,但这种权力并不容易取得公众认可。陈胜吴广的一声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对这种分配的质疑和反抗。
显而易见的是,只要人心中还有“自私的基因”,这些分配模式都不是好的。或者内在矛盾,或者导致更大的混乱。也就是说,这种分配是很难构成一种稳定的秩序的。奴隶社会过去、封建帝制过去,纵使是共产主义乌托邦的构建中,我们“自私的基因”没有改变。
财富作为一个规则,将大大促进人类积极性。这种财富规则意思并不能被简单理解为“根据钱多少分配资源”。因为这样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封建社会不也是根据钱多少分配吗?大官钱多了,就可以买多一点东西。这是错误的,因为大官能够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并不是因为他“钱”多,而是因为他“权”多。也就是说,表面意义上的“钱”只是一种交换媒介而已。“钱”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农具,而人们开始就是用之来交换货物的,后来铸造货币时就按其形状,也就发展成了现在钱的含义了。也正因此我很欣赏中国早期货币“交子”这样直指其意的名字。财富的最终表达为资源。
人们为取得更多其他的资源,必须生产出来更多的东西,这样遍促进了分工。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使人们对本行熟练程度增加,生产率也更大提高。因此,人民因为自私而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发展。这也是经济学经典《国富论》的核心表述。
财富与自由
财富与自由,是躲避不开的两个问题。
文人们有歌颂自由鄙夷财富的习惯。他们显然是认为自由这词和高尚、道德等等相联系的,是名副其实的一个褒义词,这显然存在着对自由本身的误解(见拙文“由的误区”)。而他们对财富的态度是相对更为复杂的,显然,他们都希望改善生活,过好日子。然而他们文中,总流露出一种鄙夷姿态。绝望中的文人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倒说出了些真话。
无可置疑,拥有更多的财富,将代表着人可以买多一点东西,可以节省很多为稻梁谋奔波的时间,自己和家人将可以过上一个相对稳定安逸的生活。既然如此,又怎可以割舍自由和财富的关系呢?
施蒂格勒认为自由是一种真正的财富。一个人的自然财富越多,显然他可以做的选择就越多,而各种成本都有强制的因素。施氏的话,我认为中间“一种”是值得注意的。显然,这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财富是一种真正的自由”。意思就是说,财富和自由将有一个交集,这个交集就代表着自由和财富有直接联系的那部分。
我们对财富历来的态度,也有一个原因是人们会认为一个人富裕将会导致另外一个人更加贫穷。这个态度显然和“搜刮民财”相关,这实际上是浅薄的偏见。“富人的财产并没有垄断功能,因此富人并不因其富就能给他人造成成本负担。他们面对的是来自各种人以及各种选择所造成的竞争。”(哈罗德.德姆塞茨
《所有权、控制与企业》)
向财富致敬
一个连对财富基本尊重的法则都没有的社会,妄谈文明二字。保护私有财产,是尊重财富的前提。而文明制度“承认财产分配的不平等现状,鼓励每一个人以最低的资金和原材料消耗生产尽可能更多的产品,因此,人类今天生产的产品数量超过了他们消费所需的数量,形成了年复一年的财富积累”,“假如人们消除了这种驱动力,生产量就会随之降低,从而导致在实行平均分配的情况下,人均收入将下降到今天最穷的人的收入水准之下的结局。”(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在文明制度下,财富可能来自机遇、创新、变革、勤奋,一个人财富也就基本代表了他机遇和努力,并且会对社会做出了更多的贡献。这样的人,我们理应给予敬意而不是白眼加口诛。这样制度将催化一个讲究信誉的社会环境,那些极尽坑蒙拐骗之功的人将得不偿失。这样的制度也将大大促进企业家们的创新精神。
所以应该向财富致敬。这样的财富并不是龌龊的阿堵,而是一种合理制度下的竞争所得。这样鼓励财富竞争的机制将会使我们每一个人获益。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