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城区滨江路东段乞儿岩采石场处发现的古冰川遗迹被证实为第四纪冰川‘睡觉’之地,这是我国地质考古的重大发现。”昨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员韩同林教授在四川阆中考察后认为,这一惊人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南方究竟有无冰川遗迹提供了实物证明,也为半个世纪来这一学术
界争论的话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阆中市民无意发现
大约在200万年前,随着全球冰盖的消融,嘉陵江畔的古阆中冰川也随之融化,留下了千奇百怪、雄伟壮观的山光水色。当时,地球上交替出现了数次全球性的冰期和间冰期。在不同海拔的地方留下了不同规模的冰川遗址。四纪冰川遗迹出现在“阶地”且完好保存于嘉陵江畔的泥砾中,实属全国罕见。
冰川刻槽集中出现在被沙石覆盖的基岩中,现场可以看到刻槽从高到低形成的一朵朵“石浪花” NEWSPHOTO 图
记者在乞儿岩看到,该片岩石是修建滨江路取石料而削掉一座山包现出的,岩石层距山包顶部约8米,古冰川刻槽清晰可见。阆中古冰川刻槽集中出现在被沙石覆盖的基岩中,刻槽从高到低,形成一朵朵“浪花”。
冰川遗迹最初被发现始于前年2月———阆中市民周万能当时偶然到城郊乞儿岩散步,发现路边一片裸露的岩石上有几个天然的圆型石洞。周万能便上网查询,反复对照乞儿岩的那些石洞后,他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样式、大小,还是深浅,都和冰臼完全一致。
阆中市有关方面与远在北京的冰川遗迹研究权威韩同林联系,邀请其前来察看。韩同林虽然因故未能前往,但却从阆中方面提供的材料分析得出初步结论:阆中乞儿岩的岩石属侏罗纪沉积岩,岩面上的石洞和波浪形起伏状,很可能是发生于200至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见证“沧海桑田”
去年6月,四川省地质专家在阆中考察后认为,分布于阆中洪山、朱镇、保宁等地山丘的鹅卵石,是古冰川活动时携带泥石向下游移动逐渐沉积而形成的古冰川泥砾。韩同林认为,从他所掌握仅有的材料来看,阆中乞儿岩的地貌及地质状况与他前不久在重庆梁平考察出冰臼所在地的情况很相似,但对阆中是否“冰川遗迹”,必须现场考察后才能最终定论。
前天,韩同林一行到达阆中,经过两天的实地调查走访,韩同林认为,这是中国地质考古的重大发现。
他以一块上有形似指甲印的鹅卵石为例说:“这是一块磨圆很好的冰川漂砾(石头),表面有发育很好的李四光环(以科学家李四光命名的光环)构造;石质为石英岩,经过冰川运动后,从很远处的秦岭到达这里,说明阆中在200~300万年左右,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第四纪古冰川运动。”
据他介绍,阆中古冰川遗迹的发现,可以推断是在200~300万年左右形成的,古冰川运动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冰床(冰川睡觉之地),冰水滴在上面逐渐形成一个个圆圆的冰臼。砂砾层后覆盖其上,将其掩盖了数十万年。由于此处修路,砂砾层被剥开,冰臼才露了出来。在砂砾层里,还发现了石英岩漂砾,并有明显的李四光环构造,且规模很大。他认为,这是冰川曾经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明。
韩同林说,阆中冰川遗迹的发现,再一次印证了“沧海桑田”这一古语。冰川遗迹对于人类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地球气候变化乃至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走向和人类起源、人类肤色形成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