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北京时间29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海底大地震没有引发大海啸。大海啸的发生与海底地震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研究员刘杰对记者说,去年年底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的8.7级地震
,是全球近40年来最大的地震,最新发生的这次大地震是这种高活动状态的持续。去年的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一个名为“安达曼弧”的构造带上,地震使“安达曼弧”构造带承担的部分强大应力分配到了附近地区,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引发了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这样的地震活动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方能逐渐趋向回弱。 此次地震之所以未引发大海啸,是因为该地震的震源位于东经97.0度、北纬2.2度的海底地表以下约30公里处。地震引起海啸的条件是地震导致深海海底地表上下剧烈错动,去年12月的地震虽然与此次地震的震级差不多,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比上一次深了大约20公里,因此引起的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比上一次小。据外电报道,澳大利亚方面在这次地震发生后,测到了浪高约25厘米的“微型海啸”。据此推断,此次地震确有可能只引起了较小的海底地表错动,没有引发大海啸。此外,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去年印度洋大地震震源以南约200公里,距离我国更加遥远,且震级更小,因此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刘杰认为,去年印度洋大地震后先后发生了7.5级和7.0级余震,震区断层呈现向北破裂的趋势。此次地震后发生了5、6级的余震,当地的断层有向南破裂之势。由此可见,今后这一地区还存在发生较强余震的可能性。是否还会发生海啸,还要看这些可能发生的地震引起的海底地表错动情况如何来判定。
美国专家分析
据新华社洛杉矶3月28日电美国科学家说,这次地震与去年12月26日引发印度洋大海啸的地震相比,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从强度上看也完全足够引发一次大海啸。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华人科学家林践28日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这两次地震都是俯冲断层地震,也就是印度洋板块向太平洋板块下面“钻”所导致的。而如果是两个板块平行滑动导致的平移断层地震,其强度就小得多,根本不可能引起海啸。
但是专家们说,两个不同的特性使28日的大地震没有引发预期中的大海啸。
一是这次地震发生的深度不同。专门研究海底地震的林践说,发生在较浅海水下的大地震更可能引起海水的“搅动效应”,如果地震发生在深海下,就有更多的海水可以“缓冲”,相对危险性也小一些。去年引发大海啸的地震的震中在海面下10公里左右,而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可能在海面下30公里左右,即使引发海水波动也不明显。实际上海水的波动还是存在的,也可以称为一场“微型海啸”。
二是这次地震海底和海水的运动不同。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苏珊·豪格28日说,在某些海底地震中,海底形成巨大的凹陷或裂缝,导致大量海水涌入并形成漩涡,就会引发海啸。去年引发大海啸的那次地震属于这种类型。而此次地震的震中尽管离上次大地震不远,但科学家已监测到海水是向外涌出的,这就使海啸的风险减少了许多。科学家猜测,海底可能是在地震中产生凸起,或者即使有凹陷也不大。
日本专家分析
据新华社东京3月29日电29日凌晨在苏门答腊岛海面发生的8.5级地震,没有像去年年末的大地震一样引发巨大海啸,日本专家认为其中至少有三个原因:
一是断层破裂的方向和上次不同。海啸的前进方向往往与断层破裂方向垂直。上次的印度洋大海啸,断层破裂由南向北,海啸则向东和西两个方向冲去,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加藤照之教授推测,这次断层破裂方向由西北向东南,因此海啸向东北和西南方向冲去,上次受害严重的地区这次只有很小的海啸。
二是地震震源处海水浅,因地震涌动的海水量少。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土井惠治副教授认为,从出现断层的角度来看,震源水域的海水浅,海底平面上下变动小,涌动的海水少,这也可能是没有发生大海啸的原因之一。
三是地震释放的能量下降。根据美国的观测,这次地震为8.7级,释放的能量是上次地震的三分之一;而日本气象厅观测结果为8.5级,释放能量仅有上次地震的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