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增高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报资料照片 |
|
网吧里时常能见到大量未成年人的身影,网络成了催生青少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报资料照片 |
|
|
“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禁不住泪如雨下……”伴随着呼啸的警笛和长鸣的警钟,高墙内铁窗里声声绝望的呼喊,当年那部名为《少年犯》的电影曾经让多少家长垂泪辗转,悲痛欲绝。如今20年过去,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青少年犯罪率在连年攀升;时至今日,一些国际专家甚至把世界范围内的未成年人犯罪,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勿庸置疑,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网络犯罪,抢劫学生犯罪,早恋争风吃醋导致的恶性故意伤害事件,随着网络等现代事物的普及,以及随着社会的开放和青少年青春期的提前,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现在的青少年属于独生子女的代,一个孩子的身上往往寄托着三个以上的家庭的希望;同样一个孩子的痛苦,也必将让更多的人不得不背上无法承受的沉重!从这种意义上看,挽救一个孩子,意味着挽救几个家庭!
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进了少年法庭,走访了少年法庭的法官和岛城法律界的专家学者,试图透过那一叠叠宣判的判决书,揭开我市青少年犯罪冰山之一角,并从中找寻青少年犯罪的踪迹,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出路。
“数”说青少年犯罪率
来自我市司法部门的一项数字表明,2004年,全市公安机关查获的18周岁以下的犯罪嫌疑人接近2000人,其中有634人被判刑,占全年我市总判刑人数的22.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同时,来自市南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另一项数据表明,去年仅市内四区宣判的未成年人的案件就多达123件,其中被判刑的青少年超过了200人;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被判刑的200多青少年中,除了外地来的46人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市内四区的职业学校在校生;从少年法庭对今年头两个月的数据统计看,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并且已经被判刑的案件已经超过了30件,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我市青少年犯罪率逐年提升已是不争的事实……
少年犯多出在破裂家庭
“可以说,每一个犯罪少年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不幸的家庭背景!多数的问题少年,都出在单亲家庭里!”从这两年的青少年犯罪记录统计看,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管教的缺失,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脱离了成长的正轨,尤其是破裂家庭对孩子内心情感和自尊心的伤害,最容易导致孩子情感淡漠、仇视社会等心态。
记者调查的一所中学,单亲学生最多的一个班有14个,而这14个孩子竟然没有一个学习成绩超过班平均分,经常出入网吧的孩子也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一中校长助理曾为挽救一个迷恋网络的学生而东奔西走了一个多月,可找回孩子后却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难题,在联系孩子家长时,已经离婚的孩子父母竟互相“踢球”。对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缺乏家庭关爱和社会、学校的管教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
专家提醒说,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骄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尤其是当下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孩子的家庭教育正处于可怕的失控状态。
法制教育遭遇新难题
“虽然他们只是些孩子,可是做起案来都非常成人化,手段成熟极了!”“多数中学生犯罪后都非常清楚,自己是未成年人,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一位长期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的警官称,中学生懂法而犯法的现象目前非常普遍,这也是最近几年来他们工作中遭遇的最头疼的一个新问题。
4个未成年人在听到法庭判决时竟相视而笑,庆幸自己判了缓刑而逃过了牢狱之苦。4个少年罪犯的相视一笑,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未成年人,犯了罪也不会被判刑。如何让法律既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又能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已经是摆在每个法律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少年法庭的李萍庭长担忧的是,虽然现在的法律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青少年越来越懂法,但对于法律的“严肃性”,不少家长、孩子还是心有“幻想”的。因此,在保护青少年的同时,只有让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真正体会到法律的无情,真正意识到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年龄并不是他们犯罪的“保护伞”,法律的严肃性和震慑性才能真正树立起来,才能使犯罪的青少年从内心里“认罪服法”,这是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回归社会的前提。
青少年犯罪有新特点
手机:头号“抢劫”对象
“我同学××最近刚买了一款新手机,价值3000多元,这是我们级部里最牛的手机啦!”就是这样一句不经意的话,引起了3个外校职高学生的注意,在“内线”的策应下,3名职校生当天傍晚就从台东赶到中山路附近,并将放学回家的一名中学生挟持到了一个僻静的楼道里,抢下了那款崭新的三星手机。从法院后来的判决书上看,类似这样抢劫手机的事,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3个中学生共“成功”实施了4次之多。
随意翻开少年法庭2004年的判决书,100多份涉及抢劫的判决中,“手机”在判决书中出现的频率之高让人始料未及,“抢手机”成了未成年人抢劫的头号目标。
“我们早就看出了这样的苗头,因此一直不提倡学生携带使用手机,尤其是使用高档新款手机!因为手机给学生和学校惹的麻烦太多了!”说起当前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青岛7中团委书记韩泉颇为无奈。到底有多少中学生拥有手机呢?记者对一普通初中学校和职业高中进行了两个班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有43%的学生上学时携带手机,而职业高中有手机的人数更是接近了80%,一些即将毕业的职校生更是人手一机。手机在校园普及的同时,“手机”遭抢问题也随之而来,由此引发的青少年抢劫同学手机案件也几乎写上了每一个犯有抢劫罪少年的判决书上。
网络,青少年犯罪的“代名词”
“今天你‘杀’了几个人?”……最近三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异军突起,类似充满血腥的网络语言在校园里悄然流行;与此同时,因为无钱上网打闯关游戏而导致的青少年抢劫、盗窃犯罪,因为上网聊天磨擦引发的恶性故意伤害事件,因为网络虚拟世界争夺网友导致的“暴力火并”,像梦魇一样无时不在缠绕着那些年轻骚动的心。在这些花样年华的孩子身上,我们本应看到天真烂漫的笑脸和纯真无邪的童心,而事实却令人心寒,网络和游戏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上了迷途,并在迷途上不知不觉陷入了犯罪的深渊。
市内某职高的一男生,去年通过上网认识了外地一13岁的女生,约见后他将女孩带到了青岛,随后在旅馆里先后十余次对女孩进行了强奸;两名在网上聊天时发生磨擦的中学生,而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以打群架、斗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一名女生甚至以约见网友为由,骗对方手机而屡屡得手……“网上暴力、色情、金钱的电影、图片、游戏对中学生产生了致命的毒害,也给不少问题少年违法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少年法庭李萍庭长告诉记者,由于迷恋电子游戏,迷恋上网,而上网、约见网友等都需要“巨额支出”,想方设法“弄钱”便成了不少青少年犯罪的动因。
13中副校长姜林去年曾对学校一个级部的240名中学生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进过网吧的孩子占了80%,经常出入网吧的孩子占了40%左右,迷恋网吧而不能自拔到了“上瘾”地步的孩子,几乎每个年级都有几名!
职校:青少年犯罪的“高发群”
“职业高中的,职业中专的,技校的,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发人群……”总结去年岛城判决的123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少年法庭的李萍庭长说,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犯罪人多数都是来自岛城一些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或者是技工学校的在校生。翻阅去年少年法庭的判决书,市内四区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职校生。职校生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教育难题摆在人们面前。
四方区政法委副书记王春山最近几年一直非常关注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状况,今年他跟踪调查了大量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据王春山调查,目前我市每年都有接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要被分流到职业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就读。大量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或者是技工学校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就业压力增大,生活目标迷茫,容易出现一批闲散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和大学,社会和家长漠视他们,在学校里他们厌学情绪严重,且多有逃课逃学行为。逃课后便结伙进入网吧、迪厅等消磨时间、发泄情绪。血腥、暴力等不良文化,对他们的情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常使他们的性情易变得浮躁、冲动。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就可能不自觉地产生偷、抢的念头,更有一些拉帮结伙的学生甚至还参加了一些更为恶劣的违法犯罪事件。“规范对职业学校闲散未成年人的管理,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中之重。”王春山说。
法官:信仰缺失导致教育失败
“我几乎天天都在和这些未成年的小罪犯打交道,尤其是看到宣判后他们的父母痛苦欲绝的样子,我的心也像针扎的一样!”作为少年法庭的李萍庭长同时也是一名中学生的母亲,法官和母亲的双重身份,让她对自己的岗位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的态势一直让她非常沉重,在接触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她都一直在寻找孩子们走上迷途的内在根源。
“不懂法可以告诉他,不守法可以约束他,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孩子知法犯法呢?”与少年犯们“打交道”的次数越多,李萍的结论越清晰:信仰的缺失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生活没有目标,更没有意义和价值,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情感意识淡漠,孩子的生存状态是‘麻木’的!”李萍接触的少年犯越多,深入他们内心的机会越多,李萍越能强烈感受到目前信仰缺失下教育的苍白。而现在不少学校依然把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教育的目的,忽视品德教育,一些家庭更是只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评价。信仰的缺失使不良文化、思想乘虚而入,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万能”等不良观念对未成年人造成侵蚀,极大影响了他们心智的健康发展。
只有搞清了犯罪原因,走进了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进行针对性的矫正。为了真正走入犯罪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探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少年法庭的“阳光学校”今年专门聘请了岛城心理学战线上的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让他们走进问题少年心灵深处,从而找到青少年犯罪的真正根源,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途径,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让更多的花季少年远离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