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广王芳戎洪兴 20年前的今天,当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在隔海相望的青岛西海岸时,就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
20年后的青岛开发区,以其辉煌的发展业绩、蓬勃的发展姿态、美好的发展前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的新
青岛。 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岛渔村,20年后,她已经成为一方中外资本逐鹿的热土,一方点石成金的宝地,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口达45万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新战略新城区
如果说,上个世纪开发区的奠基与起步,为青岛铸造了一部强劲经济发动机的话,那么21世纪对西海岸战略地位的重新聚焦,则推动开发区进入一个加速运转时期。
2001年3月21日,一个注定要载入青岛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时任山东省副省长、青岛市市长的杜世成同志在开发区召开现场办公会时提出“开发区是青岛的明天和希望”,“青岛经济重心要加快向西海岸转移”的战略决策。“挺进西海岸”由此拉开帷幕。
这一富有前瞻意义的战略举措,是继1992年青岛东进战略之后的又一力作,为青岛经济格局的变革、为一个现代化大青岛框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让青岛进入一个全新意义的征程。
青岛港率先呼应,全面向青岛开发区转移。曾经支撑了百年青岛发展的青岛老港随后迅速西移至开发区的前湾港。西移后的港口不仅没有落下任何航线,没有丢掉任何业务,而且新增了数十条新航线,并迅速成长为国际亿吨大港,尤其是集装箱业务,在2004年一举突破500万标箱……同时,三国四方8.87亿美元的“同台演义”,香港招商局以及环球货柜在前湾港南岸的“掰腕”,共同延伸了人们对前湾港未来的想像空间。如今,作为青岛港新港区的前湾港,拥有亚洲最大的20万吨矿石码头、中国最先进的10万吨级煤炭码头、北方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挺进西海岸战略,在为大青岛品字形格局腾飞奠基的同时,也给开发区的地位和前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想像空间,使开发区固有的优势、积蓄的潜力得以迅速释放。几年功夫,70多栋高层建筑(含在建)推动着开发区不断长高。长江路、香江路等道路更成了高楼大厦比高比靓的建筑走廊。
长江路、香江路、江山路、黄河路、前湾港路等大道通衢,织就了开发区庞大躯体里的“脉络神经”。如虬龙匝地的江山路—嘉陵江路立交桥,成为青岛西海岸第一座城市立交桥。青岛市第一条城市穿山隧道———嵩山隧道,拉近了城市中心区和沿海风景带的距离。疏港高架桥与同三高速、胶州湾高速衔接,开发区早已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之中。国际亿吨大港前湾港的100余条远洋航线更是拉近了这里与世界的距离。往日被戏称为“交通死胡同”的开发区已成为大交通的枢纽。
为日益庞大的工业体系提供雄厚的智力和人才支持,是开发区20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近年来,高等院校加速入驻,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青岛教学基地、青岛理工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组成了壮观的西海岸“大学城”,7万余名在校大学生为开发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激情。
几年功夫,开发区已成为购物者的天堂。长江商厦、家佳源、国货商厦、国美、三联家电等经营面积达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就有10多处。目前开发区形成了包括13家银行、10家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服务体系,仅香江路就聚集了10多家金融机构。这里还成为全国开发区中首个一级金融安全区。大型商场比邻而居,金融机构扎堆而聚,已成为开发区生机和活力的有力佐证。
开发区不仅创造了一个新城区发展之奇迹,同时营造了一个干事创业、安居乐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环境。和谐,是开发区发展的基调。
2004年,这个区的恩格尔系数显示为38.3%,表明开发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超越“小康”,走向富裕。
近年来开发区移民速度不断加快,人口总量已达到45万,这是对开发区工委管委执政能力的考验。在考验面前,开发区交上了合格的考卷。
依托“平安山东”和“平安青岛”创建活动,开发区开展了“平安西海岸”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了平安村(居)、平安企业、平安校园等系列创建活动,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称号,为新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开发区以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着全区城市文明的前进步伐,推动着全区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2004年,开发区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称号。
与此同时,开发区社会发展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截至目前,青岛开发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9%,继荣获ISO14000国家示范区之后,开发区又赢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的桂冠。在商务部组织的33家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青岛开发区社会及环境状况指数列第一。
开发区一以贯之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省、市、区三级科普示范社区和科普教育基地遍地开花,密织如网,还有全省首家社区科技馆———黄岛北城区科技馆。科普知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常变常新,科技进社区活动招招有实效,百姓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在建成“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山东省科普示范城区”的基础上,2004年这个区又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的评估验收。在商务部组织的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开发区技术创新环境指数位居三甲。
这片开放的热土用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培植了深厚、博大而又多姿多彩的文化,使经济和文化犹如两朵并蒂莲花同时盛开。
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呵护,积淀起开发区浓厚的文化底蕴。马濠运河、齐长城等历史文化遗址被充分挖掘和保护,开发区的历史不断向前推进,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崭新的经济沃土上绽放出绚丽迷人的花朵,同时形成了新区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的城市特色。
开发区具有培育先进文化的先见和执着,金沙滩文化旅游节经过7年的打造,已经出落得流光溢彩,满目生辉,成为播种先进文化的一个载体;开发区更具备融会世界先进文化的信心和魄力,53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开发区的百姓由此形成了全球化的视野。
开发区基层文化繁花似锦。这个区为居民设立了“15分钟文化圈”,居民步出家门15分钟以内准能找到一处文化活动场所。全区176个社区(居村)90%以上采取自建、联建等形式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青岛省级文化先进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山东省优秀文化广场……一朵朵文化奇葩在这里竞相绽放,彰显着开发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先进开放的文化视野,塑造着开发区与时俱进的城市灵魂。
和谐社会的目标为风华正茂的开发区确立了发展的主旋律,也必将激励着新区在开发开放的征程上愈行愈健,愈行愈远。可以说,开发区不仅创造了一流的经济发展业绩,同时也创造了一流的城市精神文明业绩。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城市精神文明塑造方面,开发区都可圈可点。
新城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使开发区由原来的辅城正在提升为三极中的重要一极、而且是优先发展的一极,正在成为大青岛西城区、老市区的姊妹城。一个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新青岛,一个充满和谐氛围的新城区,已经清晰地勾勒在开发区的大地上。
新机遇新发展
20年前,青岛在改革开放战略中抓住机遇,率先设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开发区成为青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新的辐射源。
面对“挺进西海岸”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自身定位上,按照全市“品字型”格局“三极”中的重要一极这一战略构想,开发区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的使命,抓住机遇,在经济发展上全力前行。
近年来,尤其是挺进西海岸战略实施以来,开发区在抢机遇、谋发展中自我创新,摸索出一套“亲商、安商、富商”的引资机制。专办员、专服员、一站式审批、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并联审批、服务企业工作队、联系重点企业约见区领导制度等已成为筑巢引凤的法宝,引进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引进的项目起点高、领域宽、技术新。飘扬着“万国旗”,高唱着“国际歌”,是开发区建区20年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就的贴切描述。三美、高合、日立、伊藤忠、积水、三洋、理光、SK、浦项等日韩企业,美铝、辉门、环球货柜、铁行,罗地亚、马士基等欧美公司纷至沓来。海尔、海信、澳柯玛、中石化、中海油、宝钢、中集、中远等一批大型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抢滩开发区。截至2004年底,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开发区兴办了1768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42.3亿美元。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99个,过亿美元的大项目已达9个,共引进世界500强项目46个。
厚积而薄发。挺进西海岸战略实施以来,开发区新老产业资源得以不断优化、组合、调整,迅速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三美、松下为骨干的家电电子工业,以海西湾造修船、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制造基地项目、中集集装箱为骨干的机械制造工业,以金晶玻璃、青岛圣戈班韩格拉斯洛玻为骨干的新型建材工业,以国风药业、澳兰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业,以青岛大炼油、丽东化工以及中达化纤、高合化纤、SK化工为代表的石油化工工业等支柱产业。如今,开发区精心规划建设的临港产业团地、机械产业团地、国际贸易仓储物流加工产业团地、新材料产业团地、高新技术产业团地、石化产业团地等“六大产业团地”已花开遍地。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青岛开发区正在积极培育六大产业集群。
如今,一批影响青岛乃至世界的重特大项目已开始挺起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大工业体系的脊梁。
由“三国四方”总投资8.87亿美元达成的前湾港集装箱码头项目,将使青岛港前湾码头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650万标准箱,跃升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总投资为2.7亿美元的韩国浦项不锈钢项目,年产冷轧不锈钢板将达18万吨,成为山东、华北、东北地区的不锈钢供应基地。总投资额3.89亿美元的丽东化工项目,是建设青岛石化基地、发展石化产业集群的重要龙头项目。计划总投资74亿元,近期年造船能力318万吨、产值76.584亿元,远期年造船能力468万吨、产值111.668亿元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有望成为中国最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投资100多亿元,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生产成品油766万吨的青岛大炼油项目,将建成一个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石化一体的世界级大型石化企业。投资17亿元的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制造基地项目,将有望在海西湾建成世界级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
更令人欣慰的是,开发区对西海岸、对青岛甚至对全国的示范、辐射效应,随着产业链条的摆动已经“远航”。
新起点新目标
在喜迎建区20周年的时候,开发区工委管委适时地提出了“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的目标。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姜杰认为,全国最好的开发区,首先经济的发展不仅速度要快,质量也要好,主要经济指标要跃升到全国开发区前三名;其次,城市建设要有国际化水准,体现现代化特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要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载体,各种利益关系相对协调,人民安居乐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氛围。
瞄准建“全国最好开发区”的目标,青岛开发区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构建和谐社会上来。
在未来的发展中,青岛开发区将更加注重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创建科学招商品牌,精心选择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符合生态工业发展要求的项目,优先扶植投资密度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西海岸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启动前湾港南港区开发,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的港航服务业,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壮大财源经济,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继续深化“十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搞好开发区扩区、出口加工区的申报工作和北部工业区的开发。坚持建管并举,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化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科学划分区、街两级管理权限,构筑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更加注重建立完善政府服务体系,打造“亲商为民”的政府服务品牌,积极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提升青岛开发区在国内外的美誉度,使之成为投资成本的洼地、项目聚集的高地和企业发展的福地。
20年的砥砺,20年的辉煌。在20年的旅程中,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谱写了一曲与时俱进的华彩乐章,她放飞着青岛的希望,也展现着青岛的未来。